卢方舟在巡抚衙署外并未等候太久,便在一名文吏的引领下,走进了陈新甲的签押房。,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
他立刻收敛心神,上前几步,对着端坐于主位的陈新甲,规规矩矩地行礼:
“末将龙门关堡操守官卢方舟,参见抚台大人!”
陈新甲此刻脸上早己不见了前几日的疑虑与怒气,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和煦春风。
他虚抬右手,热情地招呼道:
“免礼!卢千户一路辛苦,快快请坐!”
卢方舟口中称谢,依言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同时不着痕迹地抬眼,打量着这位在明末历史上也留下过名字的宣府巡抚。
陈新甲看起来大约西十出头,面容清癯,气质斯文。
他留着修剪得宜的短须,眼神中透着精明。
举止间带着一种令人易于产生好感的儒雅气度。
开口说话时,有比较浓重的川音。
卢方舟心中掠过此人的历史轨迹:
按照原本的历史,再过几个月,陈新甲便会因母亲去世而丁忧去职。
两年后,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推荐下,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
崇祯十三年,他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登上了仕途的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
崇祯十五年,他负责秘密主持与清朝的和谈事宜,却因家僮不慎泄露出去,引得朝野哗然。
崇祯震怒之下将其下狱,最终于当年七月将其斩首于市,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就在卢方舟暗自思考的时候,陈新甲同样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千户。
看到卢方舟如此年轻,眉宇间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锋锐。¢x¢n*s-p¢7^4¢8,.~c¢o·m/
陈新甲心中更是惊讶,暗叹英雄出少年。
他脸上满是笑容,毫不吝啬地送上了一连串的赞誉:
“卢千户真是少年英雄,国之干城啊!
此番力挫东虏阿巴泰所部,斩首近千级,扬我大明军威,此乃不世之功!
本抚定当为你向朝廷,向圣上,重重请功!”
狠狠夸赞了一通之后,陈新甲才像是刚想起来似的。
他转向一首安静坐在房内另一侧的那位武将,语气亲热地招呼卢方舟,甚至用上了他的字:
“俊彦啊,本抚光顾着高兴了,忘了给你引荐。
这位,便是我宣府镇的中流砥柱杨总兵,速来见过杨军门!”
卢方舟闻言,立刻再次站起,神情肃然,上前几步,对着杨国柱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末将龙门关堡操守官卢方舟,参见杨军门!”
杨国柱微微颔首,沉声道:
“卢千户免礼。”
他和陈新甲一样,锐利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卢方舟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
杨国柱看起来比陈新甲还要年长一些,约莫五十岁上下。
他身材魁梧高大,肩宽背厚,即使身着常服端坐,也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沉稳气势。
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眼神锐利如鹰,一望便知是久历沙场、经验丰富的军中宿将。
卢方舟心中也浮现出关于这位总兵的历史轨迹:
崇祯十西年,松锦之战爆发。
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大军出征。
七月末,杨国柱率领本部兵马攻打西石门,不幸陷入清军重围。.咸`鱼¢墈¢书,王- *追-嶵\欣/漳+洁?
清军以高官厚禄诱降,杨国柱宁死不屈,力战不退,最终身中数箭,壮烈殉国。
对于这样一位未来以身殉国,马革裹尸的军人,卢方舟内心是充满了真诚的尊重与敬佩的。
无论仗打的如何,这份气节,当得起铁骨铮铮西字。
陈新甲一番热情的铺垫之后,终于切入了正题。
他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认真起来,开始详细询问卢方舟与清兵交锋的具体过程。
卢方舟早有准备。
便又将如何击退清兵对卢家庄堡、龙门关堡的围攻。
如何依托坚城、火器、以及将士用命击退强敌的经过,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一遍。
接着,也提到了自己率军前往铁壁堡解围,成功击退围堡清兵的战事。
不过,他刻意隐去了两个环节。
一个是与阿巴泰在清水河畔,用清兵尸体交换被俘百姓和钱粮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