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香烟袅袅上升,鲜花插满金瓶,子牙请武王上坛。武王多次谦让后,才开始祭坛。八百诸侯站在两旁,周公旦高举祝文上台朗读。祝文内容大致是武王感谢天地神灵,表达对天命的敬畏,以及对治理商朝的决心。读罢祝文后,周公旦焚烧了它,祝告天地毕。这时,香烟弥漫,祥瑞充满空中,天气明朗清澈,风调雨顺,显然是吉祥如意,太平景象。朝歌的百姓都挤拥在一起,满地欢呼。
武王接受了册宝,即位为天子,面向南方坐着。音乐奏响三次,众诸侯齐声呼“万岁”。祝贺仪式结束后,武王发布谕旨大赦天下。众人围绕着武王下坛,回到殿廷,再次表达祝贺。武王下令设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享欢乐。酒过数巡后,各官员逐渐离去,各自回国。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提到武王一戎衣而得天下,君臣和乐,还有诗歌来表达这一盛况。
第二天,武王举行朝会,众诸侯前来祝贺,武王对子牙说:“商朝因为广建土木工程,消耗了天下的财富,荒淫失政,所以才会失败。朕蒙众诸侯推举为君,朕打算分发鹿台的财宝,赏赐给天下诸侯,授予各夷王衣袭之费,赋予五爵,分配土地,设立官职,重视五教,推行食丧祭,尊重信用,提倡正义,弘扬德行,命令各诸侯带着人马回国,以安享他们的土地。”然后,他开始拆除摘星楼和殿阁,分发鹿台的财宝,发放巨桥的粮食,释放箕子的囚犯,封赏比干的后代,兴修商容的村落,释放内宫的人员,并大量赏赐给四海,使百姓欣喜若狂。随后,武王继续在朝歌停留了数月,天下人民享受着安宁和繁荣,百姓幸福,自然界也出现了各种吉祥瑞兆。有诗歌来表达这一景象: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
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麟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
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第二天,武王早上召集朝臣,接受朝贺后,对子牙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想封武庚永远守卫我们的土地,保护商朝的祭祀,但需要一个监国之人,你认为该由谁来监国呢?”子牙回答说:“必须是亲王才行。”于是,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位亲王被选为监国。武王同意了这个提议,并命令他们监国。子牙进一步提议:“明天大驾归国吧。”次日,武
王召集众臣商议,决定归国。不过,朝歌的军民和耆老等人都希望留住武王,不让他离去。这个情节将在下文中继续描述。
武王次日命令二位叔叔管叔鲜和蔡叔度监国,准备离开朝歌。但是,当百姓得知他要离开时,他们扶老携幼,阻拦在道路上,大声呼喊着:“陛下救我们脱离水深火热之苦,如今一旦离开,等于使我们万民失去了父母。希望陛下平等对待我们,留在这里,我们百姓将感到幸福!”武王看到百姓挽留,安抚他们说:“如今我已命令二叔来监守此地,他们会像我一样,不会让你们失去家园。你们只需要遵守法律秩序,自然能够安居乐业,为什么还需要我亲自在这里呢?”但百姓无法挽留他,只能放声大哭,哭声震动天地,武王也觉得心情沉重。
然后,武王对二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可轻视下民,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看待他们。如果你们胡乱对待百姓,我国法会惩治你们的,不会因为你们是我的亲人而避免。”二叔接受了这个责任。武王当天就启程前往西岐,百姓送行了一段路程,然后回到朝歌。后文不再叙述。
武王离开朝歌后,行程不短,历经多日,最终到达了孟津。在渡孟津时,他回想起了往日渡河的情景,当时水中有白鱼跃舟,战鼓激荡,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不禁感慨万分。有诗歌来表达这一情感:
驾车返回西岐,犹如龙入大海,
与百姓欢庆,犹如尧时太平。
回归牛桃圃,开创新的运势,
牧马在华山,洗净往日的膻臭。
箕子被释放,比干的墓地有了封记,
商容的村庄也有了规划。
放逐的宫人回归,四海得到丰厚的赏赐,
使天下人民欣喜不已,武王与众庶民同享太平。
后人也有诗来表述这一景象: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
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麟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
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接着,武王和子牙继续前行,渡过黄河,经过渑池,穿过五关。在行进中,子牙忽然想起了许多随行的将领在征伐中牺牲的事情,内心充满了哀思。终于,他们到达了金鸡岭,这里曾是战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