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常走动,关系就疏远了。了解情况的人,会说你们嫌弃我们,不愿意常来;那些不了解的小人,还以为是我们眼里容不下人呢 。” 刘姥姥赶忙念着佛回应:“我们家日子过得艰难,实在没条件常来。就算来了,也怕给姑奶奶丢脸,就是府上管家的爷们看着,也觉得我们不像样。” 凤姐笑着说:“您这话可真让人听着别扭。我们也不过是靠着祖父的虚名,做了个穷官儿,家里能有什么呀,也就是个往日的空架子罢了。俗话说得好,‘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之间还有亲戚关系。” 说完,凤姐又问周瑞家的,有没有向太太回禀这件事 。周瑞家的回答:“现在就等奶奶您指示呢。” 凤姐说:“你去看看,要是太太那边有人有事,就算了;要是得空,就回禀一声,看太太怎么说。” 周瑞家的答应着就去了 。
这边凤姐让人拿些果子给板儿吃,刚和刘姥姥聊了几句家常,就有家里众多管事的媳妇来汇报事情。平儿向凤姐禀报后,凤姐说:“我这儿正陪着客人呢,让她们晚上再来回禀。要是有特别要紧的事,你就带她们进来,现在处理 。” 平儿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我都问过了,没什么要紧事,我就让她们先散了。” 凤姐点点头。这时,周瑞家的回来了,对凤姐说:“太太说了,今天没空,让二奶奶陪着就一样。多谢您费心想着这事。要是只是来随便逛逛,那就罢了;要是有什么要说的,尽管告诉二奶奶,和跟她说一样 。” 刘姥姥连忙说:“也没什么特别要说的,就是来看看姑太太、姑奶奶,毕竟是亲戚,来走走也是应该的 。” 周瑞家的接着说:“要是没什么事就好;要是有话,尽管跟二奶奶说,跟跟太太说是一样的 。” 一边说着,一边给刘姥姥使眼色。
刘姥姥领会了她的意思,还没说话脸就先红了。她心里想着,要是不说,今天大老远跑来又是为了什么呢?只好忍着羞耻说道:“按理说,今天第一次见姑奶奶,实在不该说这话,可大老远跑到您这儿来,又实在不能不说 。” 刚说到这儿,就听到二门上的小厮回禀:“东府里的小大爷来了。” 凤姐赶忙打断刘姥姥:“先别说了 。” 然后就问:“你蓉大爷在哪儿呢?” 只听见一路靴子踩地的声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容清秀,身材俊俏,穿着轻便的皮衣,系着珍贵的腰带,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漂亮的帽子。刘姥姥这时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找个地方藏起来都没处可藏 。凤姐笑着对她说:“您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 。” 刘姥姥这才扭扭捏捏地在炕沿上坐好 。
贾蓉满脸笑意地说:“我父亲让我来求婶子,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天我们要请一位重要的客人,想借去稍微摆一摆,用完马上就送回来 。” 凤姐说:“你说晚了一天,昨天已经给别人了 。” 贾蓉听了,嬉皮笑脸地在炕沿上半跪着说:“婶子要是不借,我父亲又要说我不会办事,肯定又要狠狠打我一顿了。婶子就可怜可怜侄儿吧 。” 凤姐笑着说:“也没见过你们这样的,王家的东西就都是好的?你们那儿放着那么多好东西,却视而不见,偏觉得我的就是好的 。” 贾蓉笑着说:“哪有您这架好啊!求婶子开恩吧 。” 凤姐说:“要是碰坏一点儿,你可得小心你的皮!” 接着吩咐平儿去拿楼房的钥匙,叫几个可靠的人去抬炕屏 。贾蓉高兴得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人去拿,可不能让他们乱碰 。” 说完就起身出去了 。
这时,凤姐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朝着窗外喊道:“叫蓉哥回来 。” 外面几个人跟着喊道:“蓉大爷快回来 。” 贾蓉赶忙转身回来,垂手站着,听凤姐指示。凤姐慢悠悠地喝着茶,发了好一会儿呆,然后笑着说:“算了,你先去吧。晚饭后再来找我。这会儿有客人,我也没精神了 。” 贾蓉答应了一声,这才慢慢退出去 。
这时候,刘姥姥的心才安定下来,又接着说道:“今天我带着您侄儿来,也没别的事儿,就是因为他爹娘在家里,连口饭都吃不上。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办法,只能带着您侄儿投奔您来了。” 说着,她推了推板儿,说道:“你爹在家是怎么教你的?带咱们来办正事,你就只知道吃果子!”
凤姐早就明白了她的来意,听她这么不会说话,笑着打断道:“您不必说了,我都知道了。” 接着问周瑞家的:“这位姥姥吃早饭了吗?” 刘姥姥赶忙说:“一大早我们就往这儿赶,哪还有时间吃饭呀。” 凤姐听了,急忙吩咐赶紧传饭。不一会儿,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摆在东边的屋里,然后过来带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凤姐对周瑞家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