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都告诉了她,还急着要把大家写的诗拿给她看。李纨等人见状,连忙说道:“先别给她看诗,咱们得按规矩来,先告诉她诗韵。她来晚了,得先罚她按照韵脚作诗。要是诗写得好,就请她入社;要是写得不好,还得罚她做个东道,再做打算。”
史湘云一听,笑着说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想着要罚你们呢。快把诗韵拿过来吧,我虽然作诗不怎么样,但也只能勉强出出丑了。只要能让我入社,就是让我扫地焚香我也心甘情愿。” 众人见史湘云这么有趣,都更加喜欢她了,纷纷埋怨自己昨天怎么就把她给忘了。于是,大家赶忙把诗韵告诉了她。史湘云兴致勃勃,等不及仔细推敲、删改诗句,一边和大家说着话,心里就已经把诗作成了。她随手拿了张纸,把诗写了下来,然后笑着说道:“我按照韵脚和了两首诗,写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只是应个景儿罢了。”
说完,就把诗递给了众人。众人看了,都惊讶地说道:“我们四个人才一共写了四首诗,觉得已经绞尽脑汁了,再也想不出别的了。你倒好,一下子弄了两首,哪有那么多可说的,只怕要和我们写的重了。”大家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看诗,只见那两首诗是这样写的: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每看一句,就惊讶一次,看完后更是赞不绝口,纷纷说道:“这首诗可真是没白写,看来真该好好办这个海棠社了。”史湘云听了,开心地说道:“那明天先罚我做个东道,我来邀请大家办一社,你们看行不行?”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更妙,纷纷点头赞同。接着,大家又把昨天写的诗拿出来,和史湘云一起评论了一番。 到了晚上,宝钗邀请史湘云到蘅芜苑去休息。
史湘云坐在灯下,兴致勃勃地和宝钗商量着该如何设东道、拟诗题。宝钗听她讲了半天,觉得她想的办法都不太妥当,于是便对她说道:“既然要开诗社做东道,虽然只是个玩乐的事儿,但也得考虑周全,既要让自己方便,又不能得罪人,这样大家玩起来才有意思。你在家里做不了主,一个月就那么几串钱,自己的日常开销都不够。现在又要做这个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道,你婶子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抱怨你。
而且,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也不够办这个东道的。难道你要为了这个回家去要钱吗?还是来这里要呢?”宝钗的这番话,让史湘云一下子清醒过来,她开始犹豫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宝钗接着说道:“我已经有了一个好主意。我们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地里产出的螃蟹又肥又好,前几天给我们送了几斤过来。你看咱们这儿的人,从老太太开始,加上园子里的众人,一大半都爱吃螃蟹。前些日子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呢,只是因为有事耽搁了,还没请成。你现在先别提起诗社的事儿,就像平常一样请大家聚一聚。等他们吃完饭散了,咱们有大把的时间作诗,想作多少首不行啊。我去跟我哥哥说,让他弄几篓特别肥、特别大的螃蟹来,再从铺子里取几坛好酒,再准备上四五桌的水果点心。
这样一来,既省事,大家又能热热闹闹地聚一聚,岂不是一举两得?” 湘云听了,心里对宝钗的主意十分佩服,不停地夸赞她考虑得周到。宝钗又笑着说:“我这可都是为你好,一片真心。你可千万别多心,觉得我是小看你了,不然咱们俩这交情可就白费了。你要是不多心,我就好去安排人办这些事儿了。”湘云赶忙笑着说:“好姐姐,你这么说,倒显得是我多心了。我再怎么糊涂,好歹还是分得清好坏的,不然还算个人吗?我要是没把姐姐你当成亲姐姐一样,上回那些家长里短的烦心事,还有我的心里话,我也不会一股脑儿都告诉你了。”
宝钗听了很是满意,便叫来一个婆子,吩咐道:“你出去跟大爷说,按照前几天送来的那种大螃蟹,要几篓过来,明天饭后请老太太和姨娘赏桂花吃螃蟹。你跟大爷说,让他千万别忘了,我今儿已经请好人了。”那婆子领命出去,把话说明白后,回来也没什么其他情况。
安排好这些,宝钗又对湘云说:“咱们定诗题的时候,也别太追求新奇巧妙了。你看古人的诗里,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特别险的韵脚,如果题目太新奇,韵脚又太险,往往很难写出好诗,还显得小家子气。作诗固然怕用那些老掉牙的熟话,但也不能为了求新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