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九日,过年所需的各种物品都已准备齐全。荣国府和宁国府都换上了新的门神画像、对联和挂牌,桃符也重新刷了漆,整个府邸焕然一新,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宁国府从大门开始,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一直到内塞门,再到正堂,一路的正门都敞开着。两边的台阶下,整齐地摆放着一色朱红色的大高烛,点燃后,那烛火映照得如同两条金龙一般,气势非凡。 到了第二天,按照规矩,凡是像贾母这样有诰封的人,都要依照自己的品级穿上朝服。大家先坐上八人大轿,在贾母的带领下前往宫中朝贺。在宫中行礼、参加宴会结束后,众人回到宁国府,在暖阁前下轿。那些没有跟随入朝的贾家子弟,都在宁国府门前整齐地排班等候,然后恭敬地将众人引入宗祠。
宝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她一路上都格外留心,仔细打量着这宗祠。原来宁国府西边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黑色的油栅栏内,矗立着五间大门,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贾氏宗祠”四个大字,旁边还注明是“衍圣公孔继宗书”。大门两旁有一副长长的对联,上面写道:“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这对联也是衍圣公所写。走进院子,一条白石铺成的甬路延伸向前,两边种满了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月台上摆放着青绿古铜制成的鼎彝等祭祀器具。抱厦前面,悬挂着一块九龙金匾,上面写着“星辉辅弼”,这是先皇的御笔。两边的对联写着:“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同样是先皇的御笔。
五间正殿前悬挂着一块闹龙填青匾,上面写着“慎终追远”,旁边的对联是:“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这些也都是御笔所书。宗祠里面,香烛明亮,锦幛绣幕装饰得富丽堂皇,虽然供奉着神主牌位,但因为光线和布置的缘故,看得不是十分真切。只见贾府的众人按照昭穆的顺序,整齐地排列站定:贾敬担任主祭,贾赦在一旁陪祭,贾珍负责献爵,贾琏和贾琮献上帛,宝玉则手捧香火,贾菖和贾菱展开拜毯,看守焚池。在青衣乐师的奏乐声中,依次进行三献爵的仪式,众人行拜兴之礼,随后焚烧帛、奠酒,整个祭祀仪式结束后,乐声停止,众人依次退出宗祠。
众人簇拥着贾母来到正堂之上,正堂中影前锦幔高高悬挂,彩屏环绕保护,香烛燃烧得光芒四射。正中间上方悬挂着宁荣二祖的遗像,两位祖先都身着蟒袍,腰间佩玉,神态威严;两边还挂着几轴列祖的遗影。贾荇、贾芷等人从内仪门开始,依次排列站立,一直延伸到正堂的廊下。门槛外面站着贾敬和贾赦,门槛里面则是各位女眷。众家人和小厮们都在仪门之外。 每当一道菜传上来,到了仪门处,贾荇、贾芷等人便接过菜,按照顺序依次传递到台阶上的贾敬手中。
贾蓉作为长房长孙,只有他跟随女眷在门槛内。每当贾敬捧菜过来,就传给贾蓉,贾蓉再传给自己的妻子,然后依次传给凤姐、尤氏等人,一直传到供桌前,才交给王夫人。王夫人再传给贾母,贾母最后将菜捧放在供桌上。邢夫人站在供桌的西边,面朝东边站立,与贾母一起摆放供品。就这样,一直到菜饭、汤点、酒茶都传递完毕,贾蓉才退下台阶,回到贾芹所在的队列之首。
在贾府中,凡是名字中带“文”旁的,以贾敬为首;名字中带“玉”旁的,以贾珍为首;名字中带“草头”的,以贾蓉为首;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男的站在东边,女的站在西边。等到贾母拈香下拜时,众人这才一起跪下。此时,五间大厅、三间抱厦,以及内外廊檐、台阶上下的两丹墀内,到处都是人,花团锦簇,挤得没有一丝空隙。现场鸦雀无声,只能听到金铃玉佩微微摇曳发出的铿锵叮当声,以及众人起跪时靴履摩擦地面的飒沓声。过了一会儿,祭祀之礼结束,贾敬、贾赦等人便急忙退出宗祠,前往荣国府,专门等候向贾母行礼。
尤氏的上房里,地面早已铺满了红色的毡子,正中间放着一个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的大火盆,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正面的炕上,铺着崭新的猩红毡子,上面摆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面还搭着一块黑狐皮的袱子,放着大白狐皮的坐褥,这是请贾母上去坐的位置。两边也铺着皮褥子,是让贾母同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下的。这边横头排插后面的小炕上,同样铺着皮褥子,是让邢夫人等人坐的。
地下两面相对摆放着十二张雕漆椅子,每张椅子上都铺着一色的灰鼠椅搭小褥,每张椅子下面还放着一个大铜脚炉,这是让宝琴等姊妹们坐的地方。尤氏亲自用茶盘端着茶,敬献给贾母,贾蓉的妻子则捧着茶,献给各位老祖母,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