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二奶奶做事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肯定还会有几场气要生。那三姑娘虽然是个姑娘家,可你们都小瞧她了。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面,也就单单对三姑娘有些忌惮。你们现在反倒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正说着,只见秋纹走了过来。众媳妇们赶忙上前问好,又说道:“姑娘也先歇一歇吧,里面正在摆饭呢。等撤下饭桌,您再去回话也不迟。”秋纹笑着说:“我可不像你们,我哪里等得及。”说着就径直要往厅里走去。平儿赶忙喊道:“快回来。”秋纹回头看到平儿,笑着说:“你又在这里充当什么外围护卫呢?”
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就坐在了平儿的坐褥上。 平儿小声问道:“你要回什么事?”秋纹说:“问问宝玉的月银还有我们的月钱什么时候才能领。”平儿说:“这算什么大事。你赶紧回去告诉袭人,就说是我的话,今天不管有什么事都别来回禀。要是回一件事,肯定会被驳回一件;回一百件,就驳回一百件。”秋纹听了,急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呀?”平儿和众媳妇们赶忙把刚才的缘由告诉了她,又说:“三姑娘正想找几件棘手的事,拿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开刀,树立个规矩,给大家做个榜样呢。你们何苦先来撞在这枪口上。你要是回去说了,他们要是拿你们当典型,又顾忌着老太太和太太;要是不拿你们做例子,别人又会说偏袒这个偏向那个,怕那些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人,只敢欺负软的。
你听听,二奶奶办的事,三姑娘都还要驳回几件,才能让众人服帖呢。”秋纹听了,吐了吐舌头,笑着说:“幸亏平姐姐在这里,不然我可要碰一鼻子灰了。我这就赶紧去告诉他们。”说完,就起身走了。 紧接着,宝钗的饭菜送来了,平儿赶忙进去服侍。这时赵姨娘已经离开了,宝钗、探春和李纨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朝南,探春面朝西,李纨面朝东。众媳妇们都在廊下静静地等候着,里面只有她们贴身伺候的丫鬟在一旁服侍,其他人一概不敢擅自进入。这些媳妇们都小声地议论着:“大家都省省心吧,别再打那些没良心的主意了。
就连吴大娘刚才都讨了个没趣,咱们又算什么有脸面的人呢。”她们一边小声议论着,一边等着三人吃完饭好去回话。 只觉得里面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连碗筷的声音都听不见。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丫鬟把帘子高高地撩起,又有两个丫鬟把饭桌抬了出来。茶房里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盆洗脸水,看到饭桌抬出来了,便进去了。不一会儿,又捧出了洗脸盆和漱口盂,这才有待书、素云、莺儿三个丫鬟,每人用茶盘捧着三盖碗茶走了进去。等她们三人出来后,待书吩咐小丫头们:“好好伺候着,我们吃完饭就来换你们,别又偷偷坐着偷懒。”
众媳妇们这才一个一个地慢慢过来,规规矩矩地回话,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轻慢疏忽了。 探春的气也渐渐消了,便对平儿说:“我有一件大事,早就想和你家奶奶商议了,如今正好想起来。你吃完饭就赶紧过来。宝姑娘也在这里,咱们四个人一起商议一下,再仔细问问你家奶奶这事行不行。”平儿答应着回去了。 凤姐见平儿去了这么久,便问她原因,平儿就笑着把刚才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她听。凤姐听了,笑着说:“好,好,好,这个三姑娘真不错!我就说她不简单。只可惜她命不好,没生在太太肚子里。”
平儿笑着说:“奶奶您这话说得就糊涂了。她即便不是太太生的,难道谁敢小看她,不把她和别人一样看待吗?”凤姐叹了口气说:“你哪里懂,虽然都是庶出,但女儿和男人可不一样,将来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在有些轻狂的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还是庶出,很多人都不要庶出的。他们哪里知道,别说庶出,就是咱们家的丫头,都比别人家的小姐强。将来也不知道哪个没福气的,因为挑庶出而误了事;也不知道哪个有福气的,不挑庶出的反而得到了好姻缘。”
说着,凤姐又对平儿笑着说:“你知道的,这几年我想出了多少节省开支的办法,一家子大概没有不背地里恨我的。我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了。虽然我也看开了一些,但一时之间也很难放宽要求;二来家里支出的多,收入的少。大大小小的事情仍然照着老祖宗那时候的规矩办,可一年的产业收入又比不上以前了。节省得多了,外人会笑话,老太太、太太也会受委屈,家里的下人也会抱怨我刻薄。
要是不趁早想办法节省开支,再过几年,家底都要赔光了。”平儿说:“谁说不是呢!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要出嫁,还有两三个小爷要成家立业,再加上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还没办完呢。”
凤姐儿脸上带着笑意,缓缓说道:“我也早就考虑到这些事儿了,仔细盘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