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当场就得毙命。即便如此,它也受伤了。”宁采臣又问:“箱子里藏着的是什么东西呀?”燕赤霞回答:“是剑。刚才我闻了闻,上面有妖气。”宁采臣表示想看看这把剑,燕赤霞很豪爽地拿出来给他看,原来是一把闪烁着微光的小剑。从这以后,宁采臣对燕赤霞越发敬重了。
第二天,宁采臣起床后查看窗外,发现地上有斑斑血迹。于是,他走出寺庙向北边走去,只见那里荒坟一座连着一座。果然,找到了一棵白杨,树顶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妥当后,便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回家。燕赤霞为他设宴饯行,席间情意深厚诚挚。燕赤霞还将一个破旧的皮囊赠送给宁采臣,说道:“这是剑袋,好好珍藏它,能让你远离鬼怪。”宁采臣听了,想跟着燕赤霞学习剑术。燕赤霞却回应道:“像你这般守信重义、刚正不阿的人,本可以学习此术。但你命中注定是富贵之人,并非我们这行的人。”
宁采臣便借口说有个妹妹葬在此处,要将她迁回家乡。接着,他找到小倩的尸骨,用衣物被褥将其收敛起来,随后租了条船,踏上了归程。
宁采臣的书房临近郊野,他便在书房外为小倩营建坟墓,将其安葬。祭祀时,宁采臣诚挚地祝祷:“可怜你孤苦无依的魂魄,把你葬在离我居所不远之处,往后我的歌声、哭声你都能听见,但愿你不会被那些凶恶的鬼魂欺凌。这一碗薄酒,实在算不上美味,还望你别嫌弃。”祝祷完毕,宁采臣便准备返回。
这时,身后突然有人喊道:“等等我,一起走!”宁采臣回头一看,竟是小倩。小倩满脸欢喜,感激地说道:“你的信义,我就是死十次也报答不完。请让我跟你回家,拜见你的母亲,就算做个婢妾我也毫无怨言。”宁采臣仔细端详,只见小倩肌肤在日光下泛着流霞般的光彩,双足如纤细的春笋般小巧。在这白昼之下,她的容貌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宁采臣便带着小倩一同回到书房。
他嘱咐小倩稍作等候,自己先进屋去告知母亲。母亲听闻,十分惊愕。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许久,母亲告诫他先别声张,生怕惊吓到她。正说着,小倩已轻盈地走进屋内,跪在地上行礼。宁采臣介绍道:“这就是小倩。”母亲惊慌失措,一时间都不知如何是好。
小倩对母亲说道:“我孤孤单单,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庇护,恩情惠及我全身。我愿做些洒扫之类的粗活,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母亲见小倩身姿柔美、惹人怜爱,这才鼓起勇气与她交谈,说道:“小娘子能眷顾我儿,我高兴极了。但我这辈子只有这一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实在不敢让他娶个鬼做妻子。”小倩说:“我对公子绝无二心。既然您不信任我这黄泉之下的人,那我就把公子当作兄长侍奉,在您身边,早晚尽心侍奉,您看这样可以吗?”母亲怜悯她的一片赤诚,便答应了。
小倩随即就要去拜见嫂子,母亲以嫂子生病为由推辞,这才作罢。之后,小倩立刻走进厨房,代替母亲操持烹饪之事,进出房间整理床铺,就像在这儿住了很久的熟客一般熟练自在。
傍晚时分,母亲因为心里害怕小倩,便让她回房休息,却没有给她准备床褥。小倩察觉到了母亲的心思,也没说什么,就直接离开了。路过书房时,她本想进去,却又退了回来,在门外徘徊不定,似乎十分惧怕什么。
宁采臣看到后,便叫她进来。小倩说:“屋子里有剑气,让人害怕。之前在路上没能和你相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宁采臣这才明白是那剑袋的缘故,赶忙将剑袋取下来,挂到别的房间。这下,小倩才走进书房,在烛光下坐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她都没说一句话。
许久之后,小倩开口问道:“你晚上会读书吗?我小时候读过《楞严经》,现在大半都忘了。能不能麻烦你找一卷来,我晚上有空的时候,向你请教校正一下。”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请求。
两人又静静地坐着,谁也没再说话。不知不觉,二更天快要过去了,小倩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宁采臣只好催促她。小倩神情忧伤地说:“我是客死他乡的孤魂,实在害怕那荒野中的坟墓。”宁采臣无奈地说:“书房里没有别的床可以给你睡,而且我们虽是兄妹,也要避嫌。”
小倩听了,缓缓站起身,眉头紧皱,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脚步拖沓,极不情愿地慢慢走出房门,跨过台阶,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宁采臣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暗自怜惜,本想留她在别的床上过夜,可又怕母亲生气责怪。
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小倩都会来向母亲请安,端着水盆伺候母亲洗漱,然后到堂下帮忙干活,事事都能体贴地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