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101 明定国是诏

第101 明定国是诏

,腰弯得像只虾米,脸上堆满谦卑的笑:

“老佛爷圣明!这天下大事,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到底是年轻了些,一时被那起子巧言令色的书生鼓动了心气儿,难免……难免有些操切了。”

他偷觑着太后的脸色,斟酌着词句,“奴才瞧着,这动静是闹得挺大。裁撤衙门,断了多少人的前程?废八股,寒了多少老学究的心?这旗人自谋生计……哎哟,这不是让那些提笼架鸟的爷们儿去喝西北风吗?怨气,可都憋着呢!”

慈禧的嘴角微微向上扯动了一下,那弧度与其说是笑,不如说是刀锋划过冰面留下的刻痕。

她重新阖上眼,挥了挥手,仿佛拂去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知道了。园子里的荷花,今年开得倒好。让内务府多备些冰,这天气,燥得很。”

她话题转得突兀,语气平淡无波。李莲英连忙应喏,躬身退出殿外。

殿内重归寂静,只有冰鉴里冰块融化时细微的滴答声,如同某种不祥的倒计时。

---

光绪帝的决心如同被点燃的烈火,一道道闪烁着变革之光的诏书,在1898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带着雷霆万钧之势,从紫禁城乾清门内接连飞出,密集得令人目不暇接:

废八股!谕旨明发,天下震动。延续数百年的科举取士之途,一朝改弦更张,改试策论,讲求经世致用之学。

消息传到各省贡院,那些皓首穷经、专攻八股的老学究们如丧考妣,捶胸顿足者有之,嚎啕大哭者有之,更有激愤者,将多年研习的八股文稿付之一炬,火光映照着他们绝望而扭曲的脸庞。

与此同时,新式的译书局、报馆如雨后春笋般在通商口岸和内地主要城市设立。

梁启超主持的译书局灯火通明,日夜赶印着《天演论》、《原富》等西方典籍,墨香中混杂着新思想的硝烟味。

设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章程在光绪的亲自过问下迅速拟定,孙家鼐被任命为管学大臣。

上谕严饬各省督抚,务必于省城、府、州、县广设中西学堂。

一时间,各地纷纷筹措款项,改造旧书院,聘请新式教习。

年轻士子们奔走相告,学堂内外,充满了对声光化电、格致新知的渴求与辩论之声。

裁冗署!一道措辞严厉的诏书颁下: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一批沿袭自前明、早已形同虚设的衙门,以及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均被明令裁撤!

旨意所至,如同在京师官场投下巨石。

被裁撤衙门的官员们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惶惶不可终日。昔日冠盖云集、迎来送往的衙门口,一夜之间变得门可罗雀,朱漆大门紧闭,门上的封条在风中瑟瑟作响。

那些失去顶戴花翎的冗员们聚集在茶馆酒肆,怨声载道,咒骂康梁,哀叹时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失落与戾气。

更有甚者,将一腔怨毒直指紫禁城深处那年轻的身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皇上这是听了哪个奸佞的谗言,要绝了我等生路啊!”

一个被裁撤的光禄寺老吏,在什刹海边的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捶打着桌子,涕泪横流。

“哼,都是那个南海康圣人在背后撺掇!什么变法?分明是排除异己,安插党羽!”

另一个丢了差事的旗人官员咬牙切齿,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准上书!为广开言路,光绪帝下诏,准许天下士民直接向都察院呈递奏章言事,条陈时政得失′。

此诏一出,四方响应。都察院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函、奏折雪片般飞来。有热血士子痛陈时弊、献计献策的万言书;有地方官员举报督抚贪墨的密折;更有守旧士绅攻击新政、谩骂康梁的檄文……

都察院的御史们昼夜轮值,分类整理,将那些言辞激烈、关系重大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送入紫禁城,堆积在光绪的案头。

年轻的皇帝夜以继日地批阅,眼中布满血丝,试图从这汹涌的民意浪潮中汲取力量,辨别方向。

然而,这汹涌的浪潮之下,也裹挟着无数暗礁与漩涡。

---

变法诏书如密集的鼓点,在京城的空气里震荡,却撞上了老迈帝国深植于泥土中的顽固根须。

阻力,在每一个环节顽强地生长出来。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诏书抵达各省学政衙门,犹如冷水泼进了滚油锅。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山长,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翰林,接到省学政转来的谕令时,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