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26日一大早,李鸿章没有跟袁世凯辞行,而是很早便搭上上海轮船招商局给自己安排的邮轮前往广州上任。¨c¨m/s^x′s′.¢n_e*t~
来到驿站扑了空的袁世凯,也没有不快,而是连忙去电报局发报给驻守在山海关的自己爱将冯国璋、段祺瑞等人发电报,让他们迅速乘火车沿着津山铁路到天津召开秘密会议。
袁世凯这些爱将得到电报第一时间便搭乘了火车到达天津,在6月29日,几个人在袁世凯府邸书房开了整整一天的会才各自散去。
1898年7月的京师,变得很炎热,清廷的变法运动正如这火热的夏天一样,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光绪帝在这个月接连颁布了不少新法,并批准《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京师大学堂成立,成为清廷中央政府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光绪帝颁布的诏令,大多到了地方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连一向自诩开明的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员,也只是择其一二实施,对光绪帝变法阳奉阴违,而变法骨干人物谭嗣同的父亲湖北巡抚谭继洵甚至公然反对变法,清廷上下也就湖南巡抚陈宝箴推动变法诏令在湖南施行。
随着变法的深入,在颐和园避暑的慈禧太后也开始变得烦躁起来了,原因无它,大量被变法波及的官员,或亲自前往颐和园向慈禧太后哭诉变法的种种不是,或者请首隶总督荣禄代为向慈禧太后转达对清廷未来的担忧。!薪/完`本?神?栈* ^蕪_错`内?容.
本来有心退出政坛的慈禧太后,见事态越发不可控,心情也不好,一连几日,光绪帝前往颐和园请安,都被慈禧太后当面斥责,这让软弱的光绪帝,开始陷入了慌张。
1898年7月30日,处于高度紧张中的光绪帝立即召见他所信任的杨锐,并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
但是光绪帝也在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己经暗示慈禧太后己经对自己很不满。
杨锐见了此密诏,顿时惊慌失措,翌日赶忙与林旭商量办法。
林旭为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其妻沈鹊应,字孟雅,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外孙女 ,清代重臣沈葆桢之孙女。他本人1893年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一名举人,为福建解元,乃入贽于内阁中书。
1897年入张元济等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增长了西学才干。1898年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x-i¨a`o¨s,h~u?o/c-m_s,.-o+r!g!不久,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他为该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
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朝廷命西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才。翰林学士王锡藩以“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将他推荐给光绪帝。
因为林旭此时才只有23岁,又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是清廷大忠臣林则徐、沈葆桢的后人夫婿,所以深得光绪帝信任,甚至超过康、梁二人。
此时,突然看到光绪帝密诏,也顿感事情不妙,跟杨锐两人在书房里商量许久,也未得办法。
正在这时,林旭府门房来报,有闽学会会员林萧民求见。
林旭一听这名字,便想起正月自己在京成立闽学会之时,有一个来自侯官的家乡商贾林萧民捐献纹银三百两入会,并且一次不落地参加了闽学会的每次活动。
待康有为在北京保国会的时候,这林萧民亦追随林旭加入保国会,并捐献了不少银子,为林旭长了不少脸面。
这林萧民跟林旭是同祖,论起辈分,应该是同辈。为了表示对林萧民大力支持的感谢,林旭认了林萧民为“族兄”。
见林萧民突然来访,林旭颇感意外。此时,杨锐尚在林府,平日又几次与林萧民见面,感觉良好。于是两人便让门房引林萧民进客厅。
林萧民在京师以贩卖东北特区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业,由于东北特区的产品物美价廉,在京师颇受百姓欢迎,所以获利颇大,以致他颇有家资。
三人在客厅入座之后,林旭让门房上茶之后,便开口问道:“族兄,今日来访,神色颇为紧张,不知可否遇到难事!”
林萧民看了一眼西川人杨锐,显得有点拘谨。
林旭自然明白,笑道:“这位杨大人,如林旭长兄一般,与族兄一样!何况族兄在会中便己经见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