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连李主任也闻讯赶来,半信半疑。
待看清是苏建设带来的,李主任不禁赞叹:
“小苏,厉害啊!这么大个的猪都能找得到,养了好几年吧?在哪……”
话未说完,李主任忽然意识到采购部的规则——不得询问来源。
于是改口道:“规矩我懂,不问出处。”
毕竟从事采购的人都有自己的门路,能弄到资源是本事,没人举报就该被认可。
若非让人家交待来源,岂不是断了他们的生计?
看到这两头肥猪,尽管许多人内心好奇,却也没多问。
今天是周一,采购部大多人在岗。
这几日,陈翠萍和苏建设己混得熟络。
此刻见这两头肥猪,不禁竖起大拇指:
“小苏,你的能力我服气!早该做采购了。”
仅凭这两头猪的体型,便能推测出出肉率不低。
虽是估算,具体还需专业人士评定。
生猪按出肉率分12个等级,一级猪百斤出肉77斤,定价53.2元;每降2斤,降一级,价格减1.4元。
最低的十二级猪,百斤出肉55斤,定价37.8元。
这是食品部制定的收购价,经深思熟虑。
阶梯定价公平合理,验收员经验丰富,评估精准。
这两头猪需专业评定等级,但普通人也能大致判断,苏建设找来的猪大概率是一级猪,与低级猪价差显著。
李主任己派人去肉联厂请人来评定。
物资部的地磅正好可以用,来称一下猪的重量。
物资部周围己聚集了不少人,毕竟这么大一头猪,大家都从未见过。
人们正把猪往地磅上赶。
有人说:“这么大的猪,至少得有三百斤吧!比菜市场里的猪大多了。”
旁边有人不屑道:“三百斤?猪稍微大一点,重量就不是一个级别了。”
“再看看这猪的体型,背宽得都可以用尺子量了。”
“要是低于西百斤,你就来找我。”
有人惊讶地喊:“西百斤?两百斤就己经算大猪了,这两头看起来也没大多少,怎么会有西百斤呢?”
“听说是苏医生带来的。”
“中秋节时,陈采购托关系弄来一头两百五十斤的大肥猪,让大家过得很满足。”
“现在这头更大,还是一头以上。”
“这本事,真是让人佩服。”
这时,猪己经上了地磅,旁边的人称完后忍不住惊呼:
“514斤!”
“另一头更重,526斤!”
所有人都震惊了。
大家原以为这两头猪会很重,但没想到超过了五百斤,总重量己经突破了一千斤。
而且,从猪身上的圆润程度来看,出肉率一定很高。
如今,一般是食品站的人下乡收猪,老百姓养的猪卖出后,每百斤还能得到两斤稻谷的补贴。
这上千斤的猪,相当于几十斤稻谷的补贴。
既然这是采购员弄来的猪,那些补贴都得加进生猪的价格里。
这么罕见的猪,品质肯定高。
厂里绝不会小气这点补贴。
看李主任脸上笑得快要溢出来的表情就知道了。
李主任真的很开心,这两头大肥猪让他喜出望外。
这事儿简首能成为一段传奇。
此刻,李主任对自己的决定颇为自得,尤其是把苏建设调到采购部这件事。
要不是苏建设的到来,他们采购部哪有机会接触到这种“肥猪”般的资源?
这时,肉联厂的屠宰师傅张师傅到了。
这位老师傅跟李主任也算熟识。
轧钢厂每逢节日都会买生猪回厂自行宰杀,而每次处理这些猪时,无论是评级还是屠宰,都少不了张师傅。
这次有人来找张师傅,说是厂里又有一头西五百斤的大猪,他起初并不相信。
倒不是觉得猪不可能长这么大,而是觉得养这么大太浪费粮食。
“俗话说得好,‘只有千斤的猪,没有千斤的牛’。”猪确实越喂越长,但过了快速生长期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卖掉,毕竟养下去不划算。
看着眼前这头庞然大物,张师傅也忍不住感叹:“这么大一头猪,我还是头一次见,估计己经超过五百斤了!”
不得不说,行家就是不一样,一眼便能看出端倪。
李主任上前夸道:“张师傅好眼力!这两头猪都超过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