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语》第一期很快印制出来。~如~雯!徃_ -嶵-辛+漳+劫?庚-欣¢快.头版便是周文此前宣布的十二条新政,旁边配上了几幅温馨的插画: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学堂里朗朗读书,老人脸上洋溢着安详的笑容,青壮年们在工地上挥洒汗水,脸上却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内页则是几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有原本食不果腹的流民,如何在“以工代赈”政策下找到活计,养活一家老小;有顽疾缠身的老人,如何在新建的医馆得到免费救治,重获健康。
这些文字平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远比童贯那些空洞的污蔑之词更有说服力。
《六贼形迹图》更是引发了轰动。
第一幅便是童贯,被画成一个尖嘴猴腮、脑满肠肥的宦官形象,一手拿着金元宝,一手举着屠刀,脚下踩着累累白骨。旁边配的打油诗更是辛辣:
“童太尉,真‘威风’,杀民如草不眨瞳。
金银财宝怀中抱,哪管百姓死活空!”
蔡京、王黼等人也各有“尊容”,无不丑态毕露,贪婪嘴脸跃然纸上。这些图画配合着朗朗上口的打油诗,迅速在军民中传开,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也成了茅厕文学的新宠。
《告天下义士书》则由高仁亲自执笔,文采飞扬,痛陈时弊,历数六贼罪状,将周文占据杭州,推行新政,定位为顺天应人之举,号召天下英雄共讨国贼,言辞恳切,极具煽动力。_0+7·z_w¢..c·o^m/
这些宣传品,一部分通过钱浩的情报网络,悄悄送出城外,散播到宋军营地附近以及周边州县。
更绝的是,每日傍晚,当宋军埋锅造饭,或者夜深人静之时,杭州城头便会响起奇怪的声音。
起初是稚嫩的童声合唱,歌谣简单却首指人心:
“童贯老贼心肝黑,带着兵丁来作恶。
杭州城里好光景,人人有饭衣食足。
当兵不为保家国,反为贪官把命豁。
爹娘妻儿盼你归,莫做炮灰冤魂落!”
随后,便是“启蒙学堂”那些半大孩子们,轮番上阵,用大喇叭通过扬声器,对着城外宋军营地喊话。
“对面的官军兄弟们听着!你们也是爹生娘养的,何苦为童贯那样的阉贼卖命?”
“我们大帅说了,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杭州城欢迎你们!这里有饱饭吃,有衣穿,受伤了有郎中治,比在童贯手下当炮灰强百倍!”
更有甚者,钱浩不知从哪里找来几个嗓门洪亮,口才极佳的市井说书人,将《六贼形迹图》的内容编成了快板书,在城头用扩音器说得是绘声绘色,唾沫横飞。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那祸国殃民的六个大王八……”
夜深人静时,几架小型无人机悄无声息地飞临宋军大营上空,如同天女散花般,将一捆捆的《杭州新语》和《六贼形迹图》精准地投放到兵士们的营帐附近。\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
一时间,宋军大营内暗流涌动。
那些粗鄙的丘八,或许不识多少字,但《六贼形迹图》那夸张的漫画和顺口的打油诗,他们一看就明白,一听就乐呵。再对比杭州城内传来的歌谣和喊话,不少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哎,你们说,那杭州城里真跟他们唱的一样,能吃饱饭?”一个年轻的辅兵悄声问旁边的老兵。
老兵警惕地看了一眼西周,压低声音道:“谁知道呢?不过俺听说,那周大帅确实有本事,上次攻城,咱们的人连城墙皮都没摸到,就死伤惨重。”
“俺也听说了,那周大帅使得是神仙手段,能招来天火!”另一个士兵神秘兮兮地补充。
“胡说八道!”一个队正模样的军官低声呵斥,“那是妖术!太尉说了,周文是个反贼,杀人不眨眼!”
话虽如此,但那队正的眼神也有些游移。他偷偷藏了一张《六贼形迹图》,上面画的童贯,跟他平日里见到的太尉那副趾高气扬、不拿正眼瞧人的模样,还真有几分神似。
而那些从西北来的禁军,本就对童贯这等宦官统兵心怀不满,如今又听闻杭州城的富庶和周文的“仁政”,再想想自己离家千里,为这些奸臣卖命,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他娘的,老子在西北跟党项人拼命,也没见朝廷给过这么多好处。到了江南,反倒要跟自己人打生打死,图个啥?”一个满脸风霜的西北老兵,灌了一口劣质米酒,愤愤不平地嘟囔。
童贯派人散播的谣言,在周文这套组合拳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