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3章 久而久之则习以为常

第23章 久而久之则习以为常

通报声:

“报!”

“末将李青求见!”

李青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0*0!晓-税¨徃, ¢无·错\内.容¢

“让他进来。”

赵迟稳住心绪,低声下令。

李青应声入殿。

“诸事是否安排妥当?”

赵迟询问。

“一切准备就绪。”

“诸将均已归属各部,李达与李辉为万人长,余者五千人长,均赐相应爵位。”

“此乃我大秦军功制度,毫无瑕疵。”

李青随即回应。

“甚好。”

赵迟点头赞许。

此次灭韩之战看似顺利,实则对军队而言极为严苛,各部均有伤亡。

蒙武特意将损失大量中级将领的队伍交给赵迟,意在助其建立根基。

这是一种无形的恩惠,唯赵迟心知肚明,他也因此对蒙武有所亏欠。

或许,这也是蒙武的精心安排。

有屠睢和章邯两位五万人长统率大军,加之赵迟的心腹,军中之事尽在其掌握。

“此外,我已下令选拔精锐组建亲卫营,不出十日,千人规模的亲卫营即可成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青继续说道。

“李青,你办得妥当。”

“不愧是我信赖之人。”

赵迟笑言夸奖。

“为将军效命,理所应当。”

李青谦恭作答。

不知不觉间,短短半年,两人的地位悄然转变:赵迟登至主将高位,李青则为亲卫统领,各掌权柄。

然而,李青再不会如从前般直称赵迟为“迟哥”

军中等级分明,不可逾矩。

赵迟早习李青的谨小慎微,这是居高位者的必经之道,日后权势愈盛,此类规矩只会更加严格。

“军权、官权如此,王权更显孤寂。”

“难怪君王自称‘寡人’,这般高高在上,令人敬而远之。”

赵迟默然沉思。

但他对权力架构的调整并无异议,因唯有如此,才能立于时代之巅。

“韩臣现羁押何处?”

赵迟回过神问。

“悉数囚禁于城内监牢,静候将军发落。”

“我秦虽占韩地,然各地仍动荡不安,百姓惊恐,更有诸多韩贵族藏匿潜伏,暗中抗争。”

李青答道。

“此毋须忧虑。”

“我秦新灭韩,百姓难免惶恐。

但若我军无损,待朝廷接手治理,局面自会稳定。”

赵迟对百姓的恐慌早有预料。

自古改朝换代,人心浮动为常事。

对韩的数百万民众而言,起初自然会有不满,但随时间推移,秦政施行,军纪维护,他们便难以掀起大波澜。

在这个时代,归根结底,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关键,其他皆可化解。

赵迟与韩国事务并无关联,他对韩政不闻不问,亦无意关注民生,他职责仅限于领军作战,若有叛乱,只需发兵即可。

真正完成韩国统一的是秦始皇派遣的文官,各自尽职,赵迟亦恪守本分。

“将军。”

“多数韩国官员愿归顺我秦帝国,然亦有少数抗拒投降,是否即刻处置?”

李青作为赵迟近卫统领,也是韩国主帅传达指令的中转者,此刻正静候命令。

“带我去狱中,我要见见这些韩国官员。”

赵迟略作沉思后说道。

“遵命。”

李青随即转身领路。

廷尉府位于新郑城外,原为审理案件、拘押罪犯之处,现成为羁押前韩国重臣之地。

秦军攻韩过于仓促,令韩方猝不及防,两国实力悬殊更是关键原因。

狱中,昔日威仪赫赫的韩国官员如今蓬头垢面被囚禁,失却昔日光彩。

秦军入新郑时,众多贵族趁乱逃离,然亦有不少未能及时脱身。

“饶命!”

“愿归附大秦,甘愿效力,请军爷为我向将军求情,愿俯首称臣。”

“只求留我一条命!”

“军爷,我乃韩国廷尉,可用之才,恳请代为传达!”

狱内嘈杂一片,哭喊求饶声不断,皆出自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