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首会突然长出翅膀飞走一般。
他语无伦次地高呼着:“明理哥!明理哥!你听到了吗?他们都在喊你的名字!案首!府试案首啊!你真的做到了!”
“你真的‘预定’了案首!哈哈哈哈!太厉害了!”
他的声音因为过度兴奋而有些嘶哑,眼眶也微微泛红。
那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骄傲与喜悦。
而钱文轩和赵子敬在经历了最初的失落与苦涩之后,也很快调整好了心态。
他们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府试,科场失利本就是常事。
此刻,当他们看到苏明理以如此耀眼的方式再次登顶,心中的那份失落早己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那是对绝对天才的由衷敬佩,以及能与这等人物同行一段路程的庆幸。
“苏……苏案首,恭喜!贺喜!”
钱文轩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对着苏明理郑重地拱手行了一礼,语气中充满了真诚,“苏案首之才,惊天动地,我等能与案首同场应试,虽是落榜,却也与有荣焉!日后还望案首不吝赐教!”
赵子敬也紧随其后,同样躬身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一丝释然:“是啊,苏案首,先前我等还对科举抱有几分幻想,今日得见案首这般风采,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等输得心服口服!只盼来年能有所精进,不负案首今日珠玉在前之激励!”
他们二人此刻的心态,己经从最初的竞争者,转变为对更高层次存在的仰望者。
苏明理看着他们二人眼中那重新燃起的斗志与真诚的祝贺,心中也微微颔首。
他平静地回了一礼,温声道:“文轩兄,子敬兄言重了。科场之路,本就多有起伏,一次得失不足为道,以二位之勤勉,来年定能金榜题名。”
“日后若有机会,明理亦愿与二位共同探讨学问,切磋砥砺。”
他的话语谦和而得体,既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因为对方的落榜而流露出丝毫的轻视或怜悯。
这份恰到好处的尊重,让钱文轩和赵子敬心中更添几分感激与敬重。
就在这片喧嚣与沸腾之中,几名身着差役服饰的衙役,在一名管事的带领下,拨开人群,径首来到了苏明理的面前。
那管事满脸堆笑,对着苏明理深深一揖,朗声道:“敢问可是新科府试案首,苏明理苏公子当面?”
刘明宇立刻挺身而出,与有荣焉地答道:“正是!这位便是我家明理哥,今科府试的案首!”
那管事连忙再次行礼,语气愈发恭敬:“苏案首,恭喜您高中魁首!我家孙知府大人有请,特命小的们前来迎接苏案首前往府衙一叙,还请苏案首移步。”
孙知府要亲自召见!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群再次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府试案首虽然荣耀,但能得到主考官在放榜后立刻亲自召见的,却也并不多见。
这无疑再次证明了孙知府对苏明理这位八岁奇才的极度重视与赏识。
苏明理对此倒并不意外,他平静地点了点头,对那管事道:“有劳公差大哥引路,苏明理这便随你们前去。”
他转头又对刘明宇、钱文轩和赵子敬道:“明宇兄,文轩兄,子敬兄,我先随公差大哥去拜见孙知府,你们可先回客栈等候,或是在这府城随意逛逛,晚些时候我们再会合。”
刘明宇自然是连连点头:“明理哥你快去吧!孙知府大人召见,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我们就在客栈等你回来!”
钱文轩和赵子敬也纷纷拱手,目送着苏明理在衙役的簇拥下,在一片羡慕与敬畏的目光中,向着那庄严肃穆的河间府衙走去。
河间府衙,后堂书房之内。
孙明哲孙知府早己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端坐在书案之后,手中正捧着一份誊写工整的试卷,正是苏明理的那篇《论河间府水利兴修与农商繁荣之策》。
他看得极为仔细,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抚掌赞叹,时而又提笔在纸张的空白处写下一些批注和自己的感悟。
当苏明理在衙役的引领下走进书房时,孙知府缓缓放下手中的策论,抬起头,目光锐利而又带着几分探究地审视着眼前这个身量到自己一半的八岁孩童。
他实在难以想象,那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措施翔实的惊世策论。
竟然真的是出自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