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9章 新老传承

第9章 新老传承

信任,忽然想起李玉在府中说的话:“帝王之术,不在猜忌,在驭人。陛下肯放手,你便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同一时刻的祁山,诸葛亮正对着地图,给姜维、费祎等人讲解战局。“司马懿善守,我们硬攻讨不到好处。”他指着祁山道旁的一条小路,“伯约,你带五千人从这里绕过去,袭扰他的粮道;文伟,你去东吴见孙权,请他出兵合肥,牵制魏军;杨仪,你留守大营,清点粮草;王平,你率部守街亭,记住,只守不攻。”

西员将领领命而去,帐中只剩下诸葛亮与魏延。老将军按捺不住:“丞相,为何不让末将也去?”

诸葛亮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忽然道:“文长,你年纪大了,营中的事,还需你多照看。”他取出一封密信,“这是给你的,若我有不测,你便按信中所言行事。”

魏延接过密信,只觉得沉甸甸的。

而在江东,孙权正召集陆逊、诸葛瑾等人议事。帐下的陆抗、诸葛恪、陆凯等年轻将领都睁大眼睛,听陆逊分析战局:“司马懿去了关中,淮南必定空虚。我们派陆抗带一万人攻庐江,诸葛恪带五千人袭扰寿春,不求大胜,只要让魏军不得安宁,便是大功。”

陆抗与诸葛恪领命时,目光里都闪着兴奋的光。孙权看着他们年轻的脸庞,忽然觉得当年随孙策征战的自己,仿佛又回来了。

这年冬天,三国的战事依旧胶着。司马懿在祁山与诸葛亮对峙,互有胜负;陆逊在淮南与曹休周旋,得失相当;唯有辽东的公孙渊,被羊祜的“威慑之策”吓破了胆,遣使向洛阳称臣,算是这段时间里最明确的战果。

洛阳的雪下得很大时,李玉在府中设宴,邀了司马懿、李誓、羊祜等人小聚。酒过三巡,李玉指着满座的年轻人笑道:“当年老臣跟着先帝在兖州起兵,身边都是些糙汉子;如今看看你们,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大魏的将来,有指望了。”

司马懿举杯道:“这都是太傅教导有方。”

李誓与羊祜也跟着举杯,年轻的脸上满是意气风发。窗外的雪花落在梅枝上,簌簌有声,像极了历史转动的声音——老一辈的故事还未落幕,新一代的传奇己在烽烟中悄然开篇。

李玉望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心头一块大石落了地。他端起酒杯,对着漫天风雪遥遥一敬——敬曹操,敬那些逝去的峥嵘岁月;也敬眼前这些人,敬这尚未可知,却充满希望的将来。

而此刻的曹丕,正在宫中看着曹叡与司马师、李穆(李誓之子)一起读书。三个孩子围坐在炉边,争论着《左传》里的战例,笑声穿过回廊,与远处军营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黄初七年最温暖的底色。

天下尚未太平,烽烟依旧未歇,但当新老两代人的目光在历史的长河边交汇时,某种超越胜负的传承,己在无声中完成。就像李玉对司马懿的托付,就像诸葛亮对姜维的期许,就像陆逊对陆抗的教诲——这场跨越三国的纷争,终将在这些人的手中,走向属于他们的结局。

历史上的司马懿说白了还是曹家多疑对不住他。人性的问题。用完司马懿就丢。结果来了个篡位。(我研究了一下,曹髦那种情况几乎没有翻盘空间,所以只能从源头上解决了,后面让髦子当个后继之君吧!首接就改历史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