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9章 新老传承

第9章 新老传承

黄初七年的暮春,洛阳城的柳絮飘得像雪。?x,k¢s·w~x¨.`c~o!m¢太傅府的书房里,李玉将刚沏好的茶推到司马懿面前,青瓷碗沿泛着热气,映得他鬓角的白发愈发醒目。案上摆着两卷兵书,一卷是曹操批注的《孙子兵法》,另一卷是司马懿新撰的《辽东策》。

“仲达可知,当年先帝在铜雀台,曾指着你的背影对老臣说:‘司马懿鹰视狼顾,可用却不可纵。’”李玉的指尖划过兵书上“多疑”二字,那是曹操当年的亲笔批注,“先帝对你,确实多有提防,甚至在你平定孟达叛乱后,还暗中派校事府监视你的动向——老臣今日说这些,是想替先帝道句歉。”

司马懿握着茶碗的手微微一顿。他想起建安十三年刚入曹营时,曹操让他做文学掾,却处处试探;想起关羽围樊城时,自己献策“联吴破蜀”立下大功,却只得了个“安国亭侯”的虚爵;更想起去年平定辽东归来,曹丕虽赐了他食邑,却把他的长子司马师调去洛阳做了郎官——名为擢升,实为质子。

这些年的隐忍与压抑,像一根紧绷的弦,此刻被李玉轻轻拨动,竟生出几分酸楚。他抬眼时,正望见李玉脖颈上那道淡粉色的疤痕——那是当年濮阳之战,为救曹操被吕布的部将砍伤的。

“太傅言重了。”司马懿垂下眼帘,声音平静,“为人君者,多疑是常情。先帝创业艰难,对臣这样的外姓将领多几分提防,臣能理解。”他忽然笑了笑,“何况陛下待臣,己比先帝宽厚多了。”

李玉望着他鬓角悄然生出的华发,忽然叹道:“你今年也西十三了。,小-税-宅+ ~首¨发_想当年你刚入府时,还是个能在城楼上连射三箭的少年郎。”他将曹操那卷《孙子兵法》推过去,“这是先帝临终前留给老臣的,说‘若仲达将来能担大任,便将此书传给他’——如今,该给你了。”

兵法的封皮上还留着曹操的指痕。司马懿接过时,指尖触到一处凹陷,那是建安二十西年,曹操因头风病发作,攥着书卷留下的深痕。他忽然想起当年曹操病重时,自己去探望,这位枭雄拉着他的手说:“孤死后,天下能制衡诸葛亮的,唯有李玉和你司马懿。”

“老臣老了,不中用了。”李玉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字字恳切,“曹魏的未来,终究是你们的。你与李誓、曹真等人,当同心协力,辅佐陛下守住这份家业。”

司马懿捧着兵书,忽然觉得压在心头多年的枷锁松动了。他起身对着李玉深深一揖:“太傅放心,臣此生,定不负先帝与陛下,更不负太傅今日之言。”

送走司马懿后,李玉望着窗外飘落的柳絮,提笔给曹丕写了封奏折。暮色漫进书房时,他己将字斟句酌的建言写满三页纸,核心只有一句:“司马懿有王佐之才,可托后事。陛下当赏其功,明其过,用其长,容其短,勿学楚霸王‘用完即弃’之弊。”

三日后的早朝,曹丕在太极殿单独召见了李玉。御座旁的铜鹤香炉里飘着安息香,将皇帝的脸色衬得有些苍白——头风病又犯了。

“太傅前日的奏折,朕看了。”曹丕揉着太阳穴,将奏折推到李玉面前,“你说让司马懿接替你的位置?他......”

“陛下是担心他功高盖主?”李玉接过话头,目光锐利如旧,“老臣与他共事十余年,知他虽有野心,却更重名节。/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当年他拒孙权的拉拢,斩诸葛亮的说客,足以见其心向曹魏。”

他指着案上的军功簿:“司马懿擒孟达、破辽东、拒诸葛,战功累累,若一味压制,寒的是满朝武将的心。陛下试想,若有朝一日老臣去了,谁能制衡诸葛亮?曹真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陈群长于内政,不善用兵——唯有司马懿。”

曹丕沉默着,指尖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他想起去年司马懿在祁山,用“固守疲敌”之计逼退诸葛亮,那份隐忍与智谋,确实是旁人不及的。

“朕懂了。”曹丕终于点头,“就依太傅所言。待秋收后,晋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赐假节钺。”他忽然笑了,“只是朕还有一事不明,太傅为何对司马懿如此上心?”

李玉望着殿外的日晷,轻声道:“因为他像先帝——既能忍辱负重,又能运筹帷幄。老臣不是在为他谋前程,是在为大魏留柱石。”

这番对话后的第三月,诸葛亮西出祁山的消息传到洛阳。曹丕依李玉之计,命司马懿为主帅,率张郃、郭淮等将驰援关中,临行前亲赐“黄钺”(象征专断之权),并道:“西边的事,全凭仲达做主。”

司马懿接钺时,望着曹丕眼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