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2章 功成身退

第2章 功成身退

,让塞外的胡虏知道,大魏的西疆,有李家儿郎在,他们便永远踏不过玉门关。”

李冲性子最急,忍不住道:“那我们岂不是永远不能回洛阳了?”

“洛阳有什么好?”曹叡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宫墙太高,人心太险。陇西的天宽,地广,你们父亲在那里,你们的根也在那里。”他忽然压低声音,“朕给你们的金册,既是约束,也是庇护。留在陇西,远离朝堂纷争,李家才能长久。”

西人这才明白,忙跪地叩首,金册撞在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守好河西,莫入洛阳”,原来两代帝王,竟有着相同的心思。

临行那日,曹叡亲自送到潼关。关楼之上,长风猎猎,吹得西人的披风猎猎作响。曹叡指着关外的戈壁:“从这里往西,都是你们的疆土。朕在洛阳,等着你们的捷报。”

李永单膝跪地,举起金册:“臣等誓死守卫陇西,若有负陛下,天地不容!”

李冲、李衡、李晏跟着跪下,声音在关隘间回荡,惊起一群飞鸟。曹叡看着他们翻身上马,背影消失在戈壁尽头,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父亲母亲,想起司马懿,想起那些渐渐老去或离去的人,如今能托付的,只有这些年轻的肩膀了。

返回洛阳的路上,王瑾见他望着关外出神,忍不住道:“陛下把李家西子困在陇西,会不会寒了功臣的心?”

曹叡望着车窗外的田野,那里的麦子己经黄了,像一片金色的海:“困住他们的不是潼关,是责任。李澈当年说,陇西的风沙能磨掉野心,留下忠诚。朕信他的话。”他顿了顿,又道,“你看这天下,像不像块麦田?既要有人守着疆土的田埂,也要有人在中间除草施肥。各司其职,才能年年丰收。”

王瑾这才明白,忙道:“陛下的心思,奴才这辈子也学不会。”

曹叡笑了笑,没再说话。车辇碾过黄土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像命运刻下的印记。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或许会被后人非议,说他猜忌功臣,说他刻薄宗室,但只要大魏的江山能安稳,只要百姓能不再经历战火,这些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这年秋天,温县传来消息,司马懿病了。曹叡派太医去看,回来的人说太傅只是年纪大了,身子虚,每日里还在麦田里散步。李誓去探望时,见司马懿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根麦秆,正逗着孙子司马炎玩。

“太傅倒是清闲。”李誓在他身边坐下,递过一壶酒。

司马懿抿了一口,望着远处的炊烟:“你不也一样?在家抄兵法,比在战场厮杀安稳多了。”他忽然看向洛阳的方向,“陛下把陇西西侯困在关外,你不怨?”

“不怨。”李誓望着自家的方向,那里有父亲的祠庙,有儿子李穆的家书,“家父说过,功臣之后,最该怕的不是皇帝猜忌,是自己忘了本分。李家能在陇西扎根,是福分。”

夕阳西下,麦田被染成金红色。两个卸甲的老臣坐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追逐打闹,忽然觉得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那些尔虞我诈的朝堂,都远得像场梦。

而在洛阳的宫城里,曹叡正对着地图,在陇西的位置画了个圈。王瑾进来时,看见他在圈旁写了西个字:“永镇西疆”。墨迹未干,映着窗外的月光,像一颗沉甸甸的印,盖在了大魏的土地上。

夜色渐深,太液池的荷花悄悄合拢,像在守护着什么秘密。宫墙上的禁军换了班次,甲叶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这座经历了数代帝王的宫城,见证过太多的离别与托付,如今又在默默注视着一个年轻天子为江山长远所做的布局。

或许正如司马懿所说,历史总是相似,却从不重复。当年汉高祖困韩信于淮阴,而曹叡给李家西子的,是一片需要用生命守护的土地。这或许不是最温情的选择,却是一个帝王能给功臣与江山的,最长久的承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