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又看向木匠:“你!水车!纺车!给本王琢磨!怎么能更快!更省力!能多织一匹布!多磨一斗米!本王就赏你一锭金子!”
一圈下来,所有匠人都被朱棣那胡萝卜加大棒(主要是大棒)的政策砸得晕头转向,又怕又带着点…被巨大利益和挑战刺激起来的兴奋?毕竟,燕王给的实在太多了!而且,能鼓捣这些“大杀器”和“聚宝盆”,对匠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都听清楚了?”朱棣最后环视一圈,“从今天起!这里就是‘燕京格物分院’!你们!就是本王的第一批‘格物学士’!干得好!荣华富贵!干不好…哼!”
他丢下一句冷哼,转身就走。留下道衍和尚笑眯眯地开始给这些“新鲜出炉”的格物学士们“分组”、“派任务”、“画大饼”。
很快,这片曾经死寂的偏院就热闹了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头的声音,还有偶尔“砰”的一声闷响(火药试验),日夜不息。浓烟从新砌的高大烟囱里冒出来,带着一股子铁与火的味道。
朱棣几乎每天都要来转一圈,也不多话,就背着手,冷着脸,看着匠人们忙活。那眼神,比监工还监工。匠人们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干活格外卖力。
这天,朱棣又来了。正好看到老铁匠捧着一把刚淬火完、还冒着青烟的刀胚,小心翼翼地打磨。刀刃在火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怎么样?”朱棣问。
老铁匠擦了把汗,脸上带着点兴奋:“王爷!成了!您看这刃口!这钢火!三层甲…绝对没问题!西层…小老儿再试试!”
朱棣拿起刀胚,手指在刃口上轻轻一弹,发出清越的嗡鸣。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随即又变得无比锐利:“三层?不够!远远不够!唐云的火炮能轰塌城墙!你这刀,连五层甲都砍不透?废物!”
老铁匠脸上的兴奋瞬间僵住。
朱棣把刀胚丢回给他,声音冰冷:“继续试!用最好的钢!用最狠的淬火!本王要的是能劈开山石的刀!不是切豆腐的!做不出来…你就去给本王喂马!”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老铁匠捧着刀胚,欲哭无泪。
道衍和尚捻着佛珠,看着朱棣远去的背影,又看看院子里挥汗如雨的匠人们,枯瘦的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
“殿下心急了。”他低声自语,“不过…也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唐云啊唐云…你在京城放烟花,咱在北平点灶火…看谁的火…烧得更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