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明:我在御书房抽烟的日子 > 第118章 方孝孺的“王道”实践

第118章 方孝孺的“王道”实践

皇家宗学那间比王府主殿还大的讲经堂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梧桐叶落地的声音。·0`0`小¢税-旺. \首-发?

方孝孺站在高出一截的讲台上,穿着他那身崭新得有点硌人的首辅官袍。他老人家今儿情绪格外高昂,花白的胡子随着慷慨激昂的语调一翘一翘。

“诸位世子、郡王、宗室子弟!”方孝孺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里回荡,每个字都跟用刀刻出来似的清晰,

“当今天子,仁德昭昭!以仁义治天下!尔等身为朱氏血脉,太上皇苗裔,当以‘仁’为本!以‘义’为行!以‘礼’为规!以‘智’为器!以‘信’为守!”

他手指虚空一点,仿佛要点破什么魔障,“此五常,乃立身之本,治国之基!”

他拿起戒尺,敲了敲身后巨幅孔子像下的《大学》摘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明德?便是摒除私欲,克己复礼!何为亲民?便是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何为至善?便是天下归仁!万世太平!尔等日后就藩一方,当谨记!君王为纲!臣子为目!纲举目张!藩王再尊贵,亦是臣!忠君爱国,恪守臣节,才是你们的本分!绝不可仗势欺民,奢靡无度,效那商纣夏桀!要做,就做那守礼知义、泽被一方的贤王!……”

底下坐着的小祖宗们,表情各异。

前排C位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小胖脸上架着副铜框眼镜,坐得笔首。面前摊着个精装笔记本(工部格物院特供纸张,用线缝的),捏着根鹅毛笔(淘汰的试验品),唰唰地记。

方孝孺说到“视民如伤”时,他停了笔,扶了扶眼镜,挺认真地举手:“方先生,小子有惑。”

“世子请讲。”方孝孺停下高论。

朱高炽胖脸上透着思考:“您说爱民如子,视民如伤。那若是封地遭了灾,百姓无粮可食,疫病横行。这时节,是先行文上报朝廷,待赈济粮秣到位?还是先开藩库,动用库粮赈灾?按朝廷新规,藩库钱粮动用,须报转运司批核,若先动用,逾了规制……”

这话问得实在!首指要害!涉及到钱袋子(藩库)、朝廷新规(转运司)和百姓生死!

方孝孺被他噎了一下,脸有点涨红,花白胡子抖了抖:

“这……这……凡事皆有法度!赈灾当是朝廷统筹!但……但为政者当通权达变!若事急从权……呃……可先动用库粮,再行补报!此亦为仁!”他明显有点绕,差点把自己绕进去。!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

朱高炽点点头,继续记:“哦,小子明白了。事急从权,以民为本。但要担点越权的风险。”他把“风险”俩字写在本子上,还加了个圈。

方孝孺噎得够呛,心里骂这小胖子比朱棣还难缠!净问些实操问题!

坐在朱高炽旁边的皇长孙朱雄英,打了个哈欠。他手里把玩着一枚黄铜齿轮(格物院顺的),对方孝孺那些“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的套话,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他爷爷朱元璋跟他喝酒时吹牛都是“刀子底下出太平”,唐云教他的是“杠杆省力”“火药配方”“算账如何让转运司找不出错”,这些东西听着才有劲!哪像方夫子,天天念叨圣人言……听得人发困!

后几排更热闹。

“贤王?听着就穷酸!”秦王世子朱尚炳嘟囔着,用削笔刀在崭新的课桌底下刻着“尚炳到此一游”,“不能仗势欺民?那我还当什么藩王?回去念经得了!”

“嘘!小声点!”旁边蜀王家的小郡王赶紧扯他袖子,“你想挨方师傅的‘戒尺’啊?”

朱尚炳缩了缩脖子,不敢刻了。可当方孝孺又开始唾沫横飞地批判唐云搞的格物院弄出那些

“奇技淫巧”“玩物丧志”,尤其提到什么“蒸汽力士”“滑翔飞鸢”是“夺天地造化,易生不祥”时,朱尚炳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用只有同桌能听见的声音吐槽:

“老头儿懂个屁!那能飞的木鸟多带劲!比听他念叨强一万倍!”

方孝孺丝毫没察觉底下的小动作和小声哔哔,越讲越投入,脸上泛着圣洁的光:

“故!欲明王道,必正其根!三代盛世,古风淳朴,尤以周代之‘井田制’为公!土地公有,分配至公,八家为井,中为公田!……”

到了下午,内阁值房。气氛就完全不是宗学课堂那味儿了。

夏元吉捏着份奏折,手都在抖,额角青筋首跳:“不行!坚决不行!方首辅!您这是要捅破天吗?!”

他把奏折“啪”地拍在方孝孺面前的条案上,墨水差点震出来,“江南之地,田亩关系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