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乃真命天子的唯一佐证!
可以说,谁拥有传国玉玺,谁就在法理上即刻拥有了‘天下’!
但此刻,这象征天命的玉玺,却镇不住那席卷南北的尸疫阴霾。
至于那一摞遗留积攒的书信。
更是女帝刘令仪现下每日必要翻阅的重要文书。
上面都是事关尸疫,以及平寇大军覆灭的前因后果。
盛放书信的木盒,上面甚至还有先帝亲批的‘悬河’二字。
刘令仪的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苦笑。
......
平寇都督刘世理,为刘氏宗亲,却是武举入仕。
从一营兵校尉,一路熬到了官拜都督职衔,暂督杨、徐二州平倭军事,加镇东将军衔,持节。
要说刘世理心里不感动,那恐怕是假的。
他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大顺皇室最忠实的拥趸之一。
先帝和当今女帝,都是他的恩主。
刘世理能够顺风顺水的升职,固然是靠他的个人能力打基础。
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一个小习惯。
喜欢给皇帝写信......几乎有空就写。
......
先帝在时,刘世理积累功绩,再加上宗亲的可靠背景,成功升任徐淮东镇总兵。
从履历这方面来看,他就是靠剿灭徐州沿海盗匪升的官。
身为总兵,他己经自然地获得了上达天听的路子——奏折。
于是,他就开始给皇帝坚持不懈的‘写信’。
小到今日吃了什么餐食,好不好吃。
到走路骑马时,偶尔的摔跤受挫。
‘臣今日巡营,坐骑忽惊,致臣滚鞍下马,幸沙土松软,未曾伤筋动骨......’
大到他打算明日整军备战,要做的军事调整和部署,准备如何破敌平贼。
甚至就连行军所见的当地风土民情,以及路遇州府的田稻长势。
就没有他不敢往里写的。
千古以来,选择这么一条赤心坦途来自证忠诚的鬼才......
非惟罕睹于今,实亦鲜闻于古。
初时的一两次奏折。
先帝还只是给刘世理分享日常琐事的废话末尾,耐心的回批一个‘阅’字。
然后重新发还。
等到了第十次八次。
‘令仪,你来看,’父皇抖着手里的奏折,语气中满是哭笑不得。
“这个刘世理,又给朕上了这么一篇琐碎文章!’
‘……他把朕当成什么了?听他诉苦的玩伴吗?”
先帝不耐烦的开始回信,申饬他浪费国帑,消磨光阴。
一般人,到了这一步就该收敛了。
但不可否认,先帝从那时起,心底就记下了刘世理这人的名字。
因为翻遍朝堂,都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么事无巨细都要往上写信的坦荡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