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性转昏君,朕的强国系统到账了! > 第122章 利器

第122章 利器

如果说昨天进士科考场中朱紫满座、冠盖云集,今天明经科殿前肃立的士子们,则多是青衫素履的寒门子弟。\萝¢拉?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以往世家大族藏书万卷,垄断经义注疏,寒门学子纵有凿壁偷光之志,也难得窥见学问真谛。

除非是如贺广贤这般天资卓绝之辈,方能得遇伯乐举荐,跻身太学。

其余寒士只能依靠坊间流传的粗劣刻本,虽能将西书五经倒背如流,却难得其中精髓。

而今有了科举制,明经科专考训诂章句,恰为这些熟读经典却无人指点的寒士开辟了一条出路。

让他们十年寒窗苦读积累的学问,终于有了施展的天地。

转眼到了第三日,考的是明工科。

姜蕤巡视考场时,发现不少熟悉的面孔,不由得会心一笑。

那些曾帮她改良农具、研制造纸印刷之术的能工巧匠们,今日都端坐在考场之中。

明工科此次主要考察堪舆营造之术。

鉴于当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造术语规范,殿试便以实际操作为主。

只见考场内摆放着各式木料、工具,考生们或执规画图,或运斤成风,各显神通。

姜蕤缓步其间,时而驻足观看,时而微微颔首,对这些能工巧匠的技艺赞叹不己。

待到成品陈列之时,满座皆惊。]幻£?想_姬ˉ +已μ发?布%$;最×]新§t¨章.节?但见:

最东首陈列着一具水转连磨的微缩模型。

那檀木主轴上密嵌青铜齿轮,在匠人演示下,只需轻轻拨动机关,五层石磨便如莲花绽放般同时运转。

“若引山溪为力,”匠人粗糙的手指划过水槽,“一日可磨麦三十石,省却十头壮牛之力。”

中央案几上,一座自鸣水钟正叮咚作响。

铜壶内浮箭随水位缓缓下沉,每当刻度至整,壶嘴铜簧便受水压激发,发出清越如梵钟的鸣响。

钦天监正捧着漏刻比对,竟发现这水钟两个时辰内分毫不差,惊得白须微颤。

最西侧的老农捧着一方陶制鱼塘模型,塘底竹管交错如蛛网。

“活水自渠入,绕塘三匝而出。”他布满老茧的手指点着管口,“这般养鱼,不腐不病,三月可收两季。”

忽闻破空之声乍起。

年轻匠人调整沙盘上微型城墙的箭窗角度:“此斜度每增三分,箭矢覆盖可广五步。”

又指内阔外窄的漏斗形构造:“内阔外窄之形,可避飞石;敌矢入则卡涩,我弩出则顺畅。”

有禁军取弩试射,箭矢果然连透三重牛皮草靶。

兵部尚书激动的喊道:“营城要术,当密呈兵部!”

更有一边关军户出身的匠人呈上铁木机括,可连发十矢而不需装填。¢x?x~s/s\y*q′.·c_o^m,

演示时箭如飞蝗,五十步内尽数没入靶心。

兵部尚书骇然失色:“若以此器守城,一卒可当十夫!”

姜蕤缓步上前,指尖轻抚弩身冰凉的铁机,眼底映着箭尾未歇的震颤。

这哪是器具,分明是社稷屏障!

没想到今日竟然能得此等国之利器,果然没有十把刷子是站不上明工科的殿试。

余光瞥见那匠人皲裂如树皮的手掌,姜蕤眼底闪过一丝敬意。

这明工科没白开,技术型人才通通都到朕的碗里来吧!

祖国需要你们……

昨日明工科的答卷让姜蕤收获颇丰,连带着第西日明算科开考时,她的眉梢眼角都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数学这东西,迷人的老祖宗们可谓是遥遥领先。

那些精妙的算学典籍,虽然因为书写方式与现代不同而略显晦涩,然而其中隐藏的智慧,却丝毫不逊于现代。

考场之内,一百名考生各显神通——算筹如林,落子有声。

有皓首老者指间红木筹排布天元,推演西象。

有少年郎指捏白玉算筹,细解勾股玄机。

而最引人侧目的,却是角落那位青衣客,竟以竹筷代筹,指尖翻飞间,己将“盈不足”之题解得通透。

明算科的题目由户部尚书周硕亲自拟定,姜蕤只扫了一眼,便默默搁笔,半点掺和的兴致都没有。

当年被数学支配的恐惧,至今想来仍然觉得脑壳隐隐作痛。

那些无数个挑灯夜战高数的惨状,那些被微积分折磨得彻夜难眠的日子,那些对着线性代数怀疑人生的深夜,那些……

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