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爵位和一支初露锋芒的“破虏锐士”,并不足以让他高枕无忧。在这深宫内苑,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唯有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作为最坚实的基石。
而眼下,最大的功绩,无疑就在北境。
那里,蛮族的袭扰如同跗骨之蛆,困扰着大夏王朝多年。历任将领,或败或平,始终无法彻底根除。
这既是烫手的山芋,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若能率领“破虏锐士”,在北境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甚至重创蛮族主力,那他唐毅的声望,将彻底稳固,无人再敢小觑!“破虏锐士”也将真正成为一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刃!
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充实力,积累军功,培养自己的心腹将领,为未来的道路铺平垫脚石。
“北境……”唐毅的手指再次点在沙盘上那个代表北境咽喉要道的城池——云隘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决定了,主动向父皇请缨,出征北境!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然,他也清楚其中的风险。北境环境恶劣,蛮族骑兵凶悍,后勤补给困难,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必定会有人反对,甚至暗中使绊子。
尤其是三皇子唐昊,他麾下有部分边军势力,绝不会轻易让自己染指北境兵权。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特种兵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
“小禄子。”唐毅扬声道。
“奴才在!”小禄子连忙从外面进来,躬身候命。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小禄子也成熟了不少,眉宇间少了几分怯懦,多了几分干练。
“替我草拟一份奏折。”唐毅缓缓开口,“就说,臣,锐武侯唐毅,恳请父皇恩准,率领‘破虏锐士’,前往北境,清剿蛮族,安定边疆!”
小禄子闻言,大惊失色:“侯爷!您……您要亲自去北境?那地方苦寒之地,蛮族凶悍,太危险了!”他是真心为唐毅担忧。
唐毅微微一笑,拍了拍小禄子的肩膀:“小禄子,你跟在我身边也有些时日了,应该明白。/珊¢叶/屋- ~免\沸_跃/毒/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身为大夏皇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守卫边疆,是我的责任。更何况,‘破虏锐士’,不破蛮虏,何以称之为锐士?”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使命感。
小禄子看着自家侯爷眼中那深邃而坚定的光芒,心中的担忧虽然没有减少,但也知道自己无法劝阻。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是,侯爷!奴才这就去办!”
很快,一份措辞恳切、意志坚定的奏折,便由小禄子送往了皇宫。
……
奏折送入皇宫,如同在平静的湖面再次投下了一颗巨石。
夏启帝看着唐毅的奏折,久久没有说话。他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
意外的是,唐毅刚刚立下大功,获得封赏,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竟然不贪恋京城的繁华和安逸,主动请缨前往艰苦危险的北境。
欣慰的是,这个儿子,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练兵才能,更有着为国分忧的担当和勇气。这比任何军功都更让他感到高兴。
“好一个唐毅……”夏启帝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他开始真正认真地思考,将这个儿子,纳入储君考量范围的可能性。
但他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北境战事,关乎国本,岂能儿戏?唐毅虽然练兵有术,但毕竟缺乏实战指挥经验,尤其是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让他率领一支仅仅数百人的“破虏锐士”前往北境,能起到多大作用?会不会是羊入虎口?
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果然,当夏启帝在次日早朝,将唐毅的奏折公之于众时,立刻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陛下!万万不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正是兵部尚书。他本就对唐毅那套“离经叛道”的练兵方法心存疑虑,此刻更是坚决反对,“锐武侯虽然练兵有功,但北境乃国之屏障,蛮族凶悍异常,岂是儿戏?锐武侯年轻识浅,缺乏实战经验,若有差池,不仅‘破虏锐士’恐有不测,更会动摇国本啊!”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立刻有大臣附和,“陛下,北境己有边军数十万,皆为经验丰富之将士,只需择一良将统领,必能肃清蛮虏。何必让锐武侯亲冒矢石,以身犯险?”
“臣也反对!”
一时间,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其中,不乏大皇子唐浩一系和三皇子唐昊一系的大臣。他们反对的理由各异,有的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