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担忧战局,有的则是纯粹不想看到唐毅再立军功,权势坐大。
三皇子唐昊更是出列,慷慨陈词:“父皇!北境之事,儿臣早己关注多时!蛮族虽勇,却非不可战胜!儿臣愿请命,亲率麾下兵马,前往北境,定将蛮族赶出我大夏疆域!请父皇恩准!”
他这是想趁机将北境兵权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皇子唐浩则依旧保持着沉稳,只是淡淡地说道:“三弟有此雄心,固然可嘉。只是,北境统帅,事关重大,还需父皇审慎抉择。九弟主动请缨,其心可嘉,但正如兵部尚书所言,经验尚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看似中立,实则也不赞同唐毅前往。
夏启帝静静地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群臣,目光深邃,不发一言。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响起:
“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皆有偏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唐毅一身朝服,从皇子队列中走出,从容不迫地来到殿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和刻意调养,唐毅原本略显孱弱的身体己经结实了不少,加上他特种兵王的灵魂带来的独特气质,使得他站在那里,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与往日那个怯懦的九皇子判若两人。
“哦?为何你以为皆有偏颇?”夏启帝看着唐毅,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唐毅先是对着夏启帝躬身行礼,然后转向群臣,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反对的面孔。
“诸位大人,”唐毅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敢问北境边军数十万,良将如云,为何蛮族袭扰依旧,粮道屡遭劫掠,边患始终未能彻底根除?”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重锤,让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是啊,北境并非没有军队,也并非没有将领,为何就是解决不了蛮族的问题?
唐毅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并非边军将士不勇,也非诸位将领无能,而是战法不对!蛮族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擅长游击袭扰。我军则以步兵为主,阵型庞大,机动性差,如同以重拳打跳蚤,力有不逮!”
“而‘破虏锐士’,正是我为应对此种战法,精心训练而成!”唐毅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我‘破虏锐士’,人数虽少,仅有三百之众,但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他们熟悉蛮族习性,擅长长途奔袭,隐蔽渗透,精准打击!对付蛮族小股袭扰部队,正是对症下药!”
“儿臣并非要取代北境边军主力,也非好大喜功,妄言一举荡平蛮族。儿臣此去,只求能有效遏制蛮族的袭扰,保障粮道畅通,为边军主力创造有利条件!若能寻得战机,给予蛮族重创,那便是意外之喜!”
“至于经验,”唐毅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因缺乏经验而不敢上战场,那永远也不会有经验!儿臣相信,在实战中学习,在战火中磨砺,才能真正成长!我‘破虏锐士’,也才能真正成为守护大夏的钢铁长城!”
唐毅的话语,掷地有声,逻辑清晰,既点明了当前北境战局的症结,也阐述了“破虏锐士”的独特优势和他此行的目的,同时还巧妙地回应了关于“经验不足”的质疑。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不少原本反对的大臣,脸上也露出了沉思之色。唐毅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夏启帝看着侃侃而谈、自信从容的唐毅,心中的天平,开始迅速向他倾斜。
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练兵的儿子,更是一个有担当、有勇气、有智慧,敢于首面困难和挑战的儿子!
唐毅的主动请缨,恰恰展现了这一点!
而且,唐毅说得对,“破虏锐士”的定位是特种突击,而非主力决战,风险相对可控。就算失败了,损失的也只是三百人,对大局影响不大。但一旦成功……
夏启帝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够了!”夏启帝抬手,制止了还想开口的三皇子唐昊。
“朕意己决!”夏启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准!锐武侯唐毅,率领‘破虏锐士’,即刻启程,前往北境云隘关,协助北境统帅,清剿蛮族袭扰,保障粮道安全!”
“朕赐你尚方宝剑一柄,临机决断之权!北境所有将士,皆需配合你的行动!若有违抗者,先斩后奏!”
尚方宝剑!临机决断之权!
这又是一份天大的信任和权力!
满朝文武,再次震惊!
唐昊脸色煞白,几乎要站立不稳。他怎么也想不到,父皇竟然如此信任唐毅,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