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27章 九碗烟火:坝坝宴里的川味乡愁

第27章 九碗烟火:坝坝宴里的川味乡愁

在四川盆地褶皱起伏的山疙瘩间,岷江、沱江如同两条青绸带,蜿蜒穿梭于青山绿野。?h′u?l,i*a?n¢w^x,.\c?o_m+沿岸的村落仿若撒落在绸缎上的珍珠,枕着晨雾安睡。天刚泛起鱼肚白,头一缕阳光怯生生地爬上黛瓦白墙,呜呜咽咽的唢呐声便撕破薄雾,“哒哒哒”地唤醒整个村子。青石板路上腾起柴火混着饭菜的香气,八仙桌沿着墙根一字排开,蓝花粗瓷碗盛满油亮喷香的菜肴——这便是蜀地最热闹的坝坝宴!滚烫的烟火气里,藏着川人祖祖辈辈刻进骨头缝的乡情,而宴席上的主角九斗碗,更是盛满了岁月的故事、邻里的热乎劲儿,把川人的豪爽豁达,熬成一碗解不开的乡愁。

一、九碗传奇:舌尖上的民间史诗

(一)帝王赐宴的千年回响

在川南自贡那掉了漆、墙面斑驳的老茶馆里,竹椅被岁月磨得发亮,表面油光水滑。白发苍苍的老爷子们围坐在一起,摇着蒲扇,最爱摆九斗碗的龙门阵。他们绘声绘色地说,乾隆年间,一位因宫廷纷争被贬的御厨,灰溜溜地流落四川,在乡坝头隐姓埋名,靠着一手烹饪绝活谋生。当地财大气粗的富绅嫁女时,听闻这位御厨手艺超凡,硬是三顾茅庐,将他请去操办宴席。御厨感念这份知遇之恩,使出浑身解数,精选九种寓意吉祥的食材,精心烹制出九道令人叫绝的大菜。那扣肉色泽红亮,颤巍巍的,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本以为会肥腻,入口却丝毫没有那种感觉;肘子更是炖得软糯脱骨,筷子轻轻一碰,肉就“唰”地散开;清蒸鱼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鱼香味能顺着风飘出二里地!菜肴一端上桌,宾客们吃得赞不绝口,直拍大腿。这消息比长了翅膀还快,没多久,连县城的县太爷都颠儿颠儿地赶来尝鲜。从此,这九道菜式便在川地的乡坝头扎下了根,成了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宴席。

绵阳梓潼的老人们,则喜欢坐在梓潼大庙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树影在地上摇曳,他们就着这阴凉,慢悠悠地讲起三国时候的故事。据说当年诸葛亮南征凯旋,为了犒劳辛苦征战的蜀军将士,大手一挥,命人在军营里摆下九大碗菜肴。一碗红烧肉被赋予“鸿运当头”的美名,寓意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啥困难都不怕;一碗清蒸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饱含着对普天下老百姓过上富足日子的期盼;一碗八宝饭则祝愿“国泰民安”,满满当当都是对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士兵们围坐在简陋的营帐中,端起大碗“咕咚咕咚”地喝酒,抓起大块肉使劲儿啃,那股子豪迈劲儿,硬是把这宴席的规矩代代相传了千百年。时至今日,梓潼有些乡镇的九斗碗里,还保留着“将军肉”“丞相鱼”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名字,一提起,仿佛就能看见当年金戈铁马的壮阔场面。

(二)九碗的味觉密码

正宗的九斗碗,讲究可多了去了,老辈人常念叨着要做到“三蒸三炒三汤”,每一道菜里都藏着咱川人过日子的哲学。打头阵的“头碗”,乍一看像是大杂烩,可里头的门道深得很!乡厨们先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裹上面粉,小心翼翼地往油锅里一放,只听“刺啦”一声,瞬间就炸成金黄酥脆的酥肉;再把新鲜的鸡蛋打散,在热锅里一转,熟练地摊成薄如蝉翼的蛋皮;接着配上黑木耳、黄花菜、香菇这些干货,一层一层地码放在大海碗里,最后浇上用老母鸡、筒子骨,加足柴火,咕嘟咕嘟熬上大半夜,直到汤汁浓稠乳白的高汤。往蒸笼里一放,随着蒸汽“噗噗”地冒,各种食材的香气就开始在狭小的空间里“打架”,你缠着我,我绕着你。揭开碗盖的瞬间,那香气“轰”地一下扑面而来,金黄的蛋皮在浓汤里若隐若现,酥肉吸饱了汤汁,变得绵软又带着点儿嚼劲,一抿就化在嘴里。老人们常说,这道菜就跟咱川人的性子似的,包容大度,五湖四海的人来了,都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块儿,豪爽得很!

甜烧白堪称九斗碗中的“温柔一刀”,是许多川人记忆深处最甜蜜的味道。乡厨们精心挑选肥瘦均匀的三线五花肉,先丢进锅里煮到八成熟,捞出来后,在肉皮上抹满红糖,就像是给肉穿上了一件红衣裳,再放进油锅里炸,肉皮“滋啦滋啦”地响,瞬间绽放出诱人的虎皮纹路。等五花肉晾凉了,切成薄片,每片肉中间夹上香甜细腻、沙沙的豆沙,整齐地码在碗里,再铺上一层泡得发胀的糯米。蒸制的时候,肥肉的油脂慢慢渗进糯米里,豆沙的香甜和肉香相互交融,你侬我侬。起碗的时候倒扣在盘中,油亮的糯米闪着琥珀色的光泽,仿佛裹着一层蜜糖。咬上一口,甜而不腻,软糯香甜,那种美妙的滋味能把人从脚趾头甜到天灵盖,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细细品味这份甜蜜。特别是在婚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