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36章 赶集:一场永不落幕的人间盛宴

第36章 赶集:一场永不落幕的人间盛宴

打的,到现在还能用呢!”王师傅咧嘴一笑:“只要您信得过,我就一直打!”

茶馆里,跑堂的伙计左手托着茶盘,右手拎着铜壶,在八仙桌间穿梭自如。他走到一桌茶客前,手腕一抖,铜壶嘴准确地对准茶碗,开水如银练般注入碗中,茶叶在水中翻滚,瞬间散发出浓郁的茶香。说书人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身着长衫,手持折扇和惊堂木。他讲到精彩处,突然将惊堂木重重一拍,声音陡然提高:“且说那关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台下的茶客们纷纷放下茶碗,身体前倾,屏息凝神地听着。一位老者听得入神,不禁拍案叫绝:“好!好!这才是真功夫!”旁边一位年轻人却小声嘀咕:“我在网上听过更精彩的评书,不过现场听还是不一样。”

此时,集市的一角,一场民间斗蛐蛐比赛正激烈进行。几个老汉围坐在一张小桌旁,桌上放着几个精致的蛐蛐罐。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蛐蛐放入斗蛐蛐的竹筒中,两只蛐蛐刚一见面,便竖起触角,开始互相较量。“加油!加油!”围观的人群呐喊助威,赌注不过是几包烟、几斤酒,却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一位老汉的蛐蛐勇猛无比,连胜几场,他得意地炫耀:“我这蛐蛐可是在后山悬崖边逮的,天生好斗!”

暮色四合

夕阳将石桥染成琥珀色,散场的人群如退潮的海水。卖完山货的赵大娘数着皱巴巴的零钱,竹筐底还残留着野山菌的泥土气息;孩童举着风车蹦跳着,纸叶片在晚风中“哗啦哗啦”作响。最后一辆三轮车碾过桥面,车斗里的空筐相互碰撞,发出寂寞的回响。河水漫过石桥的斑驳倒影,白天热闹的吆喝声、谈笑声,此刻都化作细碎波纹,在桥墩下轻轻摇晃。守桥的老杨头点起一盏马灯,昏黄的光晕里,石桥重归静谧。

赵大娘坐在石桥边的台阶上,借着夕阳的余晖,仔细地数着手中的零钱。她的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每数完一张,就用舌头抿一下指尖。竹筐里散落着几根干枯的蕨菜茎,筐底残留着一层褐色的泥土,还散发着淡淡的野山菌香气。她想起今天的生意还不错,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多采些山货。这时,远处传来家人的呼唤声,赵大娘赶忙收拾好东西,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她的脚步有些蹒跚,但想到家里等着她的老伴和孙子,脸上便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孩童们在石桥上追逐嬉戏,手中的风车在晚风中快速旋转,纸叶片“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一个小男孩跑得太快,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风车飞了出去,落在桥边的草丛里。他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撅着嘴去捡风车,旁边的小伙伴们笑着围过来,帮他一起寻找。找到风车后,小男孩又开心地加入到游戏中,笑声在石桥上空回荡。不远处,几个女孩正在河边用野花编花环,她们将花环戴在头上,互相欣赏着,时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最后一辆三轮车“突突突”地驶上石桥,车斗里堆满了空筐和杂物。车轮碾过石板路上的坑洼,空筐相互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三轮车渐渐远去,声音也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暮色中。河水泛着金色的波光,轻轻拍打着桥墩,将石桥的倒影揉碎成点点光斑。守桥的老杨头从桥洞下的小屋中取出一盏马灯,用火柴点燃灯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他布满皱纹的脸,他提着马灯,沿着石桥慢慢走着,检查每一处栏杆。灯光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随着他的步伐晃动。¨b/x/k\a~n.s`h*u_.¨c.o\m.老杨头走到桥中央,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天空,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转身回到小屋,关上了门。石桥在夜色中静静伫立,只有河水的流淌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此时,月亮慢慢爬上天空,月光洒在石桥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故事。

二、空间场景:桥·巷·场

石桥中枢

苏坡桥是集市跳动的心脏。八百年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桥栏上的月牙形凹痕里积着薄薄的青苔,那是一代代赶集人抚摸留下的印记。桥中央支着竹制遮阳棚,卖黄粑的刘叔将喇叭筒含在嘴边,川普与方言交替:“freshly made的黄粑!又香又糯嘞——”热气腾腾的黄粑裹着竹叶,糖浆顺着指缝滴落,在石板上晕开深色痕迹。桥洞下,卖凉虾的陈婆婆摇着蒲扇,竹簸箕里的冰块“簌簌”融化,红糖水的甜香混着河水的凉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桥上,青石板上的纹路清晰可见,那是无数双脚板日复一日踩踏留下的痕迹。桥栏上的月牙形凹痕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凹痕里积着的青苔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绿色。几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