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36章 赶集:一场永不落幕的人间盛宴

第36章 赶集:一场永不落幕的人间盛宴

老人坐在桥栏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凹痕,嘴里念叨着:“这凹痕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哩!”他们回忆着年轻时在桥上发生的故事,那时的石桥是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娶亲的队伍会从桥上经过,送葬的队伍也会绕桥一周,石桥见证了太多人的悲欢离合。

卖黄粑的刘叔站在竹制遮阳棚下,竹棚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的面前摆着几个大蒸笼,蒸笼上方冒着袅袅白烟。刘叔用夹子夹起一个黄粑,放在秤上称重,然后递给顾客。顾客接过黄粑,轻轻咬一口,黄色的糖浆立刻顺着嘴角流下来。刘叔笑着递过一张纸巾:“慢些吃,烫嘴嘞!”糖浆滴落在石板上,很快就引来了几只蚂蚁。不远处,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路过,孩子眼巴巴地看着黄粑,母亲只好买了一个,孩子开心地吃了起来,脸上沾满了糖浆。这时,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走过来,好奇地看着黄粑,刘叔热情地介绍:“妹子,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黄粑,尝尝?”女孩尝了一口,惊喜地说:“哇,太好吃了,跟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桥洞下,陈婆婆坐在一张矮凳上,面前的竹簸箕里装满了晶莹剔透的凉虾。冰块在红糖水中慢慢融化,发出“簌簌”的声响。陈婆婆用铜勺舀起凉虾,糖水顺着勺柄滴落,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走过来:“妈妈,我要吃凉虾!”陈婆婆笑着舀起一大勺凉虾,放进碗里,又加了两勺红糖水,撒上一些炒香的花生碎和芝麻:“乖乖,慢慢吃哈!”小女孩接过碗,用勺子舀起一口凉虾,放进嘴里,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甜!”旁边一位游客看到后,也忍不住要了一碗,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太好吃了,这味道真是绝了!”陈婆婆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我这凉虾都是用井水做的,清凉解暑!”

在桥的另一头,一位民间画师正在现场作画。他支起一个画架,面前摆着颜料和画笔,专注地描绘着石桥的风景。画中的石桥古朴典雅,桥上人来人往,充满了生活气息。游客们围在他身边,欣赏着他的画作,不时发出赞叹声。一位游客忍不住问道:“师傅,这幅画卖吗?我想买回去挂在家里。”画师抬起头,微笑着说:“这幅画还没完成,要是您喜欢,我可以现场为您画一幅。”游客兴奋地说:“太好了,那就麻烦您了!”

深巷烟火

拐过石桥,青石板路延伸进狭窄的巷弄。剃头匠老张的转椅靠着爬满青苔的砖墙,老式剃刀在牛皮荡刀布上来回游走,发出“沙沙”声响。顾客歪着头,任由温热的肥皂水抹上脸颊,听老张念叨:“当年苏东坡修桥,这巷子还能跑马嘞!”隔壁算命先生的卦摊支在老槐树下,泛黄的卦书被风掀起边角,竹签碰撞的“哗啦”声里,求卦的妇人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再往里走,竹编艺人老李戴着圆框眼镜,竹篾在指间翻飞,削出的竹屑像雪花般落在石板上,转眼就编成精巧的竹蜻蜓。

狭窄的巷弄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青苔味,阳光只能透过高高的屋檐,在地面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影。剃头匠老张的转椅是一把老式的木制椅子,椅背上的漆已经斑驳脱落,椅腿处还留着被虫蛀过的痕迹。老张正用一把小刷子,将温热的肥皂水均匀地涂抹在顾客的脸上,顾客闭着眼睛,一脸享受的神情。老张拿起剃刀,在牛皮荡刀布上仔细地来回擦拭,刀刃与布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您老听说过没?”老张一边刮脸,一边说道,“当年苏东坡修桥的时候,这巷子可热闹了,马车、牛车川流不息,吆喝声能传出去几里地!那时候我爷爷就在这儿摆剃头摊,用的还是一把从铁匠铺赊来的剃刀。”顾客微微点头,发出“嗯”的一声,继续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刮完脸后,老张又用热毛巾为顾客敷脸,还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一瓶自制的润肤油,轻轻涂抹在顾客的脸上:“这是用橄榄油和艾草熬的,抹上脸润得很。”顾客感觉浑身舒畅,连声道谢,从兜里掏出几张零钱放在小桌上,老张接过钱数了数,笑着说:“多了两毛,拿着买包烟抽。”

隔壁老槐树下,算命先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前的卦摊上摆着几本泛黄的卦书和一个装满竹签的竹筒。一阵风吹过,卦书的边角被掀起,发出“哗哗”的声响。一位妇人神色焦虑地走上前,从竹筒中抽出一根竹签。算命先生接过竹签,眯着眼睛看了看,然后翻开卦书,嘴里念念有词:“坤卦变爻,此乃顺中藏逆之相,近期行事需谨慎啊。”妇人的眉头随着算命先生的话语时而紧锁,时而舒展,脸上的表情也不断变化。算完卦后,妇人掏出一些钱递给算命先生,嘴里喃喃自语:“希望如先生所说,一切顺利。”这时,旁边一位看热闹的老汉忍不住插话:“他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