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77章 十二桥血色黎明:36英魂托起新中国的破晓之光

第77章 十二桥血色黎明:36英魂托起新中国的破晓之光

在成都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有一处庄严肃穆之地——文化公园内的十二桥烈士墓。!看~书·君! ¨已-发\布·最_新~章.节\它宛如一座沉默的历史丰碑,静静伫立,承载着一段悲壮而伟大的过往,诉说着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当我们走进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到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

暗夜将至:黎明前的血雨腥风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已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隐隐浮现,国民党反动政权却仍在负隅顽抗,妄图做最后的挣扎。在这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西南地区成为了国共两党激烈交锋的重要战场。

彼时的成都,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国民党特务们如同鬼魅般穿梭其中,四处搜捕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一切敢于反抗他们统治的进步人士。他们的手段残忍而卑鄙,无数仁人志士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秘密逮捕,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监狱,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而在将军衙门的四川省特种委员会看守所,更是成为了人间炼狱。这里关押着众多革命志士,他们中有的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多年的共产党员;有的是积极倡导民主自由、反对独裁专制的民主党派人士;还有的是满怀热血与理想,渴望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青年学生。他们虽然身份不同、背景各异,但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中国,而走到了一起。

血色残阳:十二桥惨案的悲歌

1949年12月初,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军统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等,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至成都。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在东门街公馆内秘密召开会议,策划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2月7日那个寒冷而黑暗的夜晚,注定成为成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领着16名武装特务,如恶狼般闯入将军衙门看守所。他们手持武器,满脸狰狞,将35名政治犯强行押上刑车。?a.b\c_w+x·w+..c¢o_m*这些政治犯中,有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有心怀正义的民主人士,还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刑车在夜色中疾驰,驶向成都西门外的十二桥。十二桥西南200多米处,有一片乱坟坝,那里还残留着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这片荒凉阴森的地方,即将成为35位革命志士生命的终点。

特务们将政治犯们押到防空壕前,凶神恶煞地挥舞着刺刀和手枪,逼迫他们跪下。然而,这些英勇的革命志士没有一个人屈服,他们昂首挺胸,怒目而视,用生命最后的力量痛斥着敌人的暴行。特务们恼羞成怒,疯狂地扣动扳机,罪恶的子弹无情地射向手无寸铁的革命志士。一时间,枪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35位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他们中,有毕业于华西大学,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为传递情报、救助受伤解放军而奔走的24岁女地下党员毛英才。她面容清秀,眼神坚定,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半点机密;还有以大学教授身份为掩护,在课堂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的共产党员杨伯恺。他知识渊博,气质儒雅,即便被囚禁在狱中,依然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义正言辞地拒绝,高呼自己无过可悔;60岁的王干青,留着长长的白胡子,宛如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在狱中,他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带领大家与敌人进行抗争。当面对敌人的枪口时,他毫无惧色,那坚定的眼神让敌人都为之胆寒。

曙光初照:追寻与铭记英雄的足迹

十二桥惨案发生20天后,1949年12月27日,成都迎来了解放的曙光。成都军管会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搜寻烈士们的遗体。他们在抚琴台王建墓墓道和十二桥附近的乱坟坝,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他们对烈士的敬重与哀思。终于,他们找到了那35位烈士的遗骸,这些烈士们的遗体有的残缺不全,有的身上还带着镣铐和伤痕,让人不忍直视。¢x,i·n~w,a+n+b·e+n!.^o~r·g?

1950年1月4日,起灵封柩仪式庄重举行。成都市各界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这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烈士。1月19日,在支矶石街层板厂停柩处,隆重的公祭大会召开,川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