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77章 十二桥血色黎明:36英魂托起新中国的破晓之光

第77章 十二桥血色黎明:36英魂托起新中国的破晓之光

王维舟代川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贺龙主祭,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及群众千余人参加。人们手持鲜花,泪流满面,向烈士们表达着最深切的缅怀与敬意。1月20日,烈士们的遗骨被迁葬于青羊宫烈士陵园,也就是如今文化公园内的十二桥烈士墓所在地。

如今的十二桥烈士墓,已成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基地。踏入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二桥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 。纪念石碑后面的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镌刻着每位烈士姓名与简要事迹的4排纪念碑,无声地讲述着他们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广场一侧,是一组由红色花岗岩构成的大型浮雕,生动地刻画了36位革命烈士的形象及英勇事迹。他们有的目光坚毅,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憧憬着新中国的美好未来;有的振臂高呼,挥舞着拳头,展现出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坚定决心;还有的相互扶持,团结一心,彰显出革命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而在墓园一侧,一尊格外引人注目的大型岩雕静静耸立——一只被镣铐束缚、五指却奋力伸向天空的巨手。这尊岩雕原建于琴台路北口西侧十二桥头烈士牺牲地,1995年琴台路改造迁至此处,用红色花岗石堆砌雕琢而成,名为“不屈的灵魂” 。它像是在黑暗中奋力挣扎、不屈抗争的象征,即便双手被紧紧束缚,依然努力向上,渴望冲破黑暗,拥抱光明。它寓意着即使敌人用泥土掩埋了这些革命志士的身躯,也掩藏不了他们不屈的灵魂,承载着烈士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人们驻足于此,仰望这只巨手,仿佛能感受到烈士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的顽强与坚毅,那种为了自由和理想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年少忆往:校园时光里的缅怀之行

还记得学生时代,无论是懵懂天真的小学时光,还是朝气蓬勃的中学岁月,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前往文化公园,祭扫十二桥烈士墓。那是一场庄重而神圣的行程,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它就像一颗红色的种子,在心田里悄然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出发前,校园里充满了严肃而又期待的氛围。同学们统一着装,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中紧握着自制的小白花,每一朵白花都是我们亲手折叠,饱含着对先烈的敬意与追思。老师会在教室里认真地给我们讲述十二桥烈士的英勇事迹,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些不屈不挠的身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勾勒出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形象。

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文化公园,园内的宁静和肃穆让我们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远远望去,那座高耸的十二桥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走到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随着庄严的国歌奏响,全体师生庄重地向烈士们行鞠躬礼,低头默哀。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我们的红领巾,也吹动着我们对先烈们无尽的思念。

默哀结束后,我们依次走到纪念碑前,轻轻地献上手中的小白花。每一朵花放在碑前,都像是在与烈士们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告诉他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接着,学生代表会站在纪念碑下,进行深情的朗诵或演讲,用真挚的话语表达我们对先烈的敬仰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祭扫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烈士墓和周边的陈列馆。看着墓碑上刻着的一个个名字,想象着他们当年的英勇抗争,心中满是震撼和感动。陈列馆里的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都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那一次次的祭扫经历,成为了我们学生时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奉献的种子。如今,每当回忆起那些在十二桥烈士墓前的场景,心中依然充满了感动和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神传承:英烈精神照亮新时代征程

每年清明时节,文化公园内格外庄严肃穆。前来缅怀先烈的市民、学生、机关团体络绎不绝,他们手持鲜花,神情凝重,缓缓走过烈士墓,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鞠躬默哀,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学校会组织学生开展祭扫活动,老师们会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述烈士们的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