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65章 巫山云水记:大地与江河的千年情话

第165章 巫山云水记:大地与江河的千年情话

绸带

巫峡的25公里,是长江最会\"打扮\"的段落。两岸的山不像瞿塘峡那样锋芒毕露,而是披着浓密的植被,从江面一直铺到山顶,春绿夏翠秋红冬黛,像四季变换的衣裳。江水在这里也收了性子,蜿蜒曲折地绕着山走,船行其中,两岸的山峰次第展开,像看不尽的画卷。

神女峰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它在巫峡北岸的群峰中独自挺立,峰顶的巨石酷似梳着发髻的少女,脚下的岩层被江水切割得垂直如刀削。清晨的云雾最爱缠绕神女峰,有时只露个峰顶,像浮在云里的仙山;有时又只露半截山体,像少女披着纱裙。当地老人说,云雾是神女的衣裳,每天要换三次:清晨是白纱,正午是青绸,傍晚是红霞。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据说神女会显灵,有渔民曾看见峰顶有白光闪烁,像仙女在梳妆,那是巫山最浪漫的传说,也是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

巫峡的险滩藏在秀色里。\"青滩\"的礁石埋在水下,只有汛期才露出一点浪花,船只经过时必须走\"鸳鸯道\"——贴着南岸走进去,再贴着北岸绕出来,稍有偏差就会撞礁。滩边的崖壁上刻着\"对我来\"三个大字,是清代治水官的标记,船工们说看见这三个字,就知道该往哪儿掌舵。1982年,一艘货船在这里触礁,船板被撞成碎片,如今那些嵌在礁石里的木屑,成了长江\"温柔陷阱\"的见证。青滩的纤夫石也很有名,岩石上布满深深的绳痕,最深的有5厘米,那是纤夫们用血肉之躯拉船留下的印记,雨天时这些绳痕会渗出水珠,像在流泪,诉说着讨生活的艰辛。

最妙的是\"巫山云雨\"的瞬息万变。有时船行到峡谷中段,突然飘来一阵细雨,打湿船窗的玻璃,转眼又出太阳,雨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这时两岸的山像被洗过一样,绿得能滴出水,崖壁上的瀑布也热闹起来,有的细如银丝,有的粗若白练,都往江里奔去。\"飞雨崖\"的瀑布最奇特,水流从百米高的崖顶落下,在中途被风吹散,化作水雾,游客站在甲板上,能感受到细密的水珠打在脸上,带着山草的清香。难怪元稹会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的云会动、会变、会跟人捉迷藏,每一朵都藏着巫山的灵气。

西陵险滩:礁石与浪花的角力场

西陵峡是三峡最长的段落,76公里的江道里藏着\"三滩四峡\",每一处都是江河与大地的角力场。这里的岩石比瞿塘峡更坚硬,长江便用更猛烈的冲刷回应,造就了三峡最密集的险滩群,\"崆岭滩泄滩青滩\"并称\"西陵三险\",船工们说\"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崆岭滩的\"鬼门关\"最让人胆寒。江心散落着\"大珠二珠三珠\"三块巨石,枯水期露出水面,像三颗巨大的绿宝石;汛期则隐在水下,形成无数漩涡。船只经过时必须从\"大珠\"与\"二珠\"之间的\"门\"里穿过,这个通道宽仅15米,两边都是暗礁,当地有\"船过崆岭滩,如过鬼门关\"的俗语。1900年,德国\"瑞生号\"轮船在这里触礁沉没,至今还有残骸埋在江底,成为长江最深刻的险滩记忆。老船工回忆,以前过崆岭滩要请\"滩师\"领航,滩师站在船头,用手势指挥舵手,全船人屏住呼吸,只能听见浪头拍船的声音,像在敲鼓,每一秒都是煎熬。

西陵峡的溶洞是大地的\"透气孔\"。三游洞背靠西陵山,洞中有一个宽敞的大厅,能容上千人,洞壁上刻满了唐宋以来的题刻,白居易、苏轼都曾在此留下笔迹。洞顶的石缝里渗着泉水,滴落在地上的石笋上,发出\"叮咚\"的响声,像天然的琴声。最神奇的是\"灯影洞\",洞内的钟乳石在灯光下投射出唐僧师徒的影子,传说这是《西游记》故事的原型——其实是长江切割山体时,让地下水有了雕琢溶洞的机会。每年正月十五,当地人会在洞里挂起灯笼,钟乳石的影子在岩壁上晃动,像活了一样,那是人与溶洞的奇妙互动。

大坝修建前的最后几年,西陵峡的滩涂上总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渔民们在收网,说要赶在江水上涨前多打几网鱼;考古队员在崖壁上测绘,要把千年栈道的石孔位置都记下来;船工们则把老橹、旧舵搬到博物馆,那些被江水泡得发黑的木头,还留着他们手掌的温度。1997年大江截流那天,许多老人站在岸边流泪,他们知道,那个浪花里藏着礁石、云雾里裹着险滩的三峡,就要换一种模样了,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惊险与壮美,将成为永恒的怀念。

四、盐泉与栈道:山水孕育的文明密码

巫山的褶皱里,藏着比风景更动人的文明印记。当大地抬升让深层盐矿暴露,当江河切割让运输成为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