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69章 成都老茶铺:时光熬煮的烟火长卷

第169章 成都老茶铺:时光熬煮的烟火长卷

谁都灵,嘴比谁都快。卖菜的刘老五刚从集市回来,把扁担往墙角一靠,扁担头的铁钩还晃悠着,就被人围住了。“老五,今天集市有啥新鲜事?”刘老五抹把汗,唾沫横飞地说:“今早集市上,猪肉降了两毛!张屠户说,再过几天要杀年猪,到时候更便宜,还送猪血!我亲眼看见他猪圈里的猪,肥得走不动道!”周围的人赶紧掏烟递火:“真的?那我得多买点腌起来,过年够吃了!”开杂货铺的王老板也凑过来:“那我得备点盐,粗盐细盐都得有,到时候肯定有人来买!”

穿长衫的教书先生也爱凑这热闹,他不像刘老五那样咋咋呼呼,总是先呷口茶,等大家安静了才开口,像说书人开嗓。“县上发告示了,”他顿了顿,看着大家竖起的耳朵,“明年要修公路,从咱这巷子口过!”这话一出,茶铺里炸开了锅,像扔了个炮仗。开杂货铺的王老板拍着大腿:“那我这铺子可得扩建,往后公路通了,人多,生意肯定好!”赶车的马夫搓着手:“公路通了,我换辆新车,橡胶轮子的,跑县城更快,能多跑两趟!”连卖针线的陈婆婆都念叨:“那我得多进点纽扣,修路的工人肯定用得上,粗布衣服费纽扣!”

连小孩都懂茶铺的“消息规矩”。李家小子蹲在条凳边,听大人们说后山发现了野蜂蜜,蜜脾大得像锅盖,跑回家拉着爹就往茶铺赶:“爹,快去问刘大爷,蜂蜜在哪儿采的,咱也去!晚了就被采光了!”他爹被拽着跑,鞋都差点掉了:“慢点跑,刘大爷还能跑了不成?”到了茶铺,刘大爷正被一群人围着问,见李家父子来了,笑着说:“在后山老槐树下,我带你去,那蜜蜂不咬人,我都跟它们混熟了!”

春耕前,茶铺里全是关于农事的消息。“今年雨水多,稻种得选耐涝的,我听张家庄的人说,他们去年用的‘深水红’,收成好得很!”“我听农技站的人说,新出的化肥比老法子管用,产量能增两成,就是贵点,不过划算!”“张家庄的王老五,去年用了新农药,虫子都没了,叶子绿得发亮!”这些消息像种子,在茶铺里生根,又被茶客们带到田间地头。有回王大爷听了消息,换了新稻种,秋天果然多收了三担,他特意拎了袋新米送到茶铺:“大家尝尝,这都是托茶铺的福!”新米蒸出的饭,香得茶铺里的人都多喝了两碗茶。

第五节:茶铺里的“土生意”,针头线脑皆文章

铺子角落的矮桌上,摆着些“土物件”,像个微型集市。卖草药的周婆婆把鱼腥草、艾草捆成小把,用麻绳系在桌腿上,一把把挂着像绿色的帘子,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看着就新鲜。她自己蜷在长凳角,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见人就念叨:“这艾草煮水,泡脚治风湿,灵得很!我家老头子泡了半年,以前走路要拄拐杖,现在能帮我挑水了。”

有回张大爷说膝盖疼,蹲下去就起不来,周婆婆从布包里翻出个小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杜仲叶:“回去跟猪骨头一起炖,喝一个月,保准见效。”张大爷半信半疑,照着做了,果然好了不少。后来他特意给周婆婆送了斤新茶:“您这草药比大夫的方子还管用。”周婆婆笑得眼睛眯成条缝:“都是土法子,不值钱,您的茶才金贵。”

修鞋的马师傅把针线筐往地上一搁,筐子里的锥子、麻线、橡胶片摆得整整齐齐,像套小工具。他修鞋时不慌不忙,先用锥子在鞋底“噗嗤”扎个眼,麻线穿过去,留下整齐的针脚,比姑娘绣花还认真。有回李二哥的胶鞋开了胶,马师傅往鞋帮上抹了自制的糨糊,又用铁夹子夹着,说:“明天来取,保证比新鞋还结实。”李二哥第二天来拿,鞋果然粘得牢牢的,他说:“马师傅的手艺,能把破鞋修成传家宝。”

马师傅边干活边听旁边的人摆龙门阵,听到好笑处,手一抖,锥子差点扎着手指头。“李三哥,你那鞋底子磨穿了,我给你加层胶底,汽车轮胎做的,耐磨,能多穿半年!”他抬头冲茶桌边喊,声音里带着生意人的热络。有人让他修鞋,他从不催,说:“慢慢喝你的茶,修好了我给你送过去,保证耽误不了事。”

还有个穿长衫的先生,在靠窗的桌子上摆了副卦摊,白布幡上写着“周易神算”,字是用墨写的,有些地方晕开了,倒添了几分神秘。他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酒瓶底,手指掐着算珠似的,给问卦的农妇解签:“你家娃儿读书迟,莫急,过了这秋就开窍了,是个晚熟的果子,熟了更甜。”农妇递上两毛钱,千恩万谢地走了,先生把钱揣进长衫口袋,端起茶碗抿一口,茶梗粘在嘴角也没察觉。

有人问他算得准不准,他总说:“心诚则灵,喝茶也是这个理,心不静,品不出味。”有回村里丢了牛,也是他指点着找到了,主人家送了块腊肉到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