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八十三章 山院星灯

第八十三章 山院星灯

颗水果硬糖。金黄色的糖块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她先舔了一下,小脸上瞬间绽开无比满足的笑容,眼睛眯成了月牙。她献宝似的把糖凑到摇篮边:“晓柱,甜的!等你长牙了,姑姑给你吃!”小家伙似乎听懂了,挥舞着小拳头,发出“咯咯”的笑声。

午后,秦铁柱没歇着。他拎起开山刀和新买的柴刀,走到院角堆放橡木边角料的地方。挑了几根笔首粗壮的硬木,开山刀削去枝杈毛刺。新柴刀厚实的刀背作锤,“咚!咚!咚!”沉稳有力地将一根根硬木楔子深深砸入院墙西角的泥地里,楔子顶端与墙头齐平。又在院门两侧对称楔入两根更高的硬木桩。

接着是横向的连接。他拿出父亲搓好的、韧性十足的野麻绳。麻绳在楔子和木桩之间来回缠绕,绷紧,打上牢固的渔人结。很快,一道离地约西尺高的简易绳栏沿着院墙轮廓建立起来。绳栏稀疏,却异常牢固。父亲在一旁递送麻绳,粗糙的手指灵活地配合着打结加固。

“这是……?”周晓兰抱着孩子,好奇地看着。

“晒绳。”秦铁柱言简意赅,用力拽了拽绷紧的麻绳,“晒皮子,晾咸鱼,挂干菜,省地方。”

日影西斜,绳栏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小丫迫不及待地将那张硝好、还带着土硝气味的獾子皮搭了上去。油亮的棕黑色皮毛铺展在麻绳上,在晚风里微微晃动。周晓兰则把簸箕里晒得半干的芥菜缨子,一绺绺搭上旁边的绳段。深褐厚实的新泥墙前,一道由橡木桩和麻绳构成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工事”己然成型。

晚饭依旧是玉米碴子粥。一盘蒸得软烂的咸狍子肉。一盘油汪汪的煎小咸鱼,焦香扑鼻。新熬的熊油灯点亮,灯焰稳定,将围坐的影子投在厚实的新泥墙和新架的绳栏上。绳栏上搭着的獾子皮和芥菜缨子在灯下投下摇曳的影子。

父亲滋溜喝了一大口热粥,目光缓缓扫过绳栏上油亮的皮毛,掠过檐下挂满的深栗色熏肉,掠过那口盛满清水的新缸,最后落在厚实的新泥墙和透亮的新窗上。昏黄的光线柔和了他脸上所有的棱角。“缸满了,绳架了,”他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安稳,“肉在梁下,菜在绳上,水在缸里,窗严墙厚。柱子,”他看向沉默的儿子,目光里有赞许,更有深沉的托付,“这家,像个铁打的营盘了。”

秦铁柱端起粗瓷大碗,碗里是温热的、金灿灿的玉米碴子粥。他大口吃着,粗糙温热的颗粒滑过喉咙,带来粮食最本真的熨帖。抬眼望去。油灯的光芒透过新糊的高丽纸窗,在屋内投下柔和温暖的光晕,照亮了母亲眼角细密皱纹里深藏的宁静,照亮了父亲舒展的眉头和红润面庞上被灯光柔化的沟壑,照亮了妻子低头小口喝粥时温柔的侧影和怀中儿子咿呀学语的懵懂,也照亮了妹妹含着糖块、望着绳栏上獾子皮时亮晶晶的眼睛里纯粹的欢喜。摇篮里,秦晓柱吮吸着手指,发出细微均匀的鼾声。

窗外,星斗满天,月色如霜。清冷的银辉无声地漫过小院,浸润着绳栏上轻轻晃动的皮毛与干菜,浸润着檐下深栗色的熏肉,浸润着橡木新梁沉默的筋骨,也浸润着那扇透出温暖灯火的新窗。新泥墙如同沉默的卫士,将一切风雨牢牢挡在屋外。院角的绳栏在星月下勾勒出简朴而实用的线条,像一道守护日常丰足的篱笆。窗内,熊油灯的火苗在灯盏里安静地燃烧着,映在光滑的窗纸上,像一颗温暖跳动的星子,稳稳地落在这深山小院最坚实的营盘中央。夜风穿过绳栏的空隙,带来远山的气息,也拂动着绳上微微晃动的影子,如同岁月安稳的脉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