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九十九章 冰隙寻踪

第九十九章 冰隙寻踪

,滋溜喝了一大口,烫得他首咧嘴,却又满足地长叹:“厚!香!这开春的老鳖汤,金不换!舒坦透顶!”他抓起一个暄软的馒头,狠狠咬了一大口。

周晓兰小心地撇开油花,舀起清亮的汤底,吹凉了喂给怀里的晓柱。小家伙戴着新帽子,翎毛轻颤,吧嗒着小嘴。母亲把最嫩的豆芽菜夹到她碗里:“多吃点青菜,解腻。”

“小丫,这鳖裙边最是养人,”母亲夹了一块颤巍巍、胶质浓厚的鳖裙边肉放到小丫碗里,“吃了长力气。水貂是你哥巡山顺带手的营生,皮子金贵,硝好了给你嫂子镶个帽檐,指定好看。”她看着那油亮的貂皮,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小丫用力点头,小心地咬了一口鳖裙边,软糯粘牙的胶质让她眯起了眼:“好吃!”她飞快扒完饭,跑到父亲身边,好奇地看着他处理那油光水滑的水貂皮。

父亲秦老汉正用干净的布巾,蘸着温水,仔细擦拭着貂皮上沾染的血迹,动作极其轻柔,生怕损伤了那珍贵的毛锋。昏黄的灯光下,深棕色的毛尖泛着隐隐的暗金光泽,细密柔软。

“这皮子金贵,得用新法子,米糠拌着硝石粉慢慢揉,不能急。”父亲对凑过来的小丫低声说,花白胡子在灯影下微微抖动。

新捕获的老鳖,除了当晚炖汤的,剩下的连壳带肉用粗盐厚厚腌了,吊在阴凉通风的仓房里。水貂皮则被父亲小心地卷好,收进干燥的木箱,预备明日开始精细的硝制。

熊油灯点亮,光晕温暖昏黄。灯光透过洁净的高丽纸窗,清晰地映出一家人围坐的身影。新炕散发的暖意烘托着浓郁的鳖汤香气。绳栏间,皮毛、干货、青松枝、石苇草、银白桦皮、缠绕青藤的影子与熏肉架上垂挂的肉条影子交织晃动。木箱里,那卷深棕的貂皮如同沉睡的宝藏。

父亲滋溜喝了一口浓香西溢的鳖汤,热腾腾的蒸汽润湿了他花白的胡子。他夹起一块软烂的鳖肉,满足地咀嚼着,目光缓缓扫过:墙角木箱里那卷深沉的暗金,锅里翻滚的浓白汤汁和颤巍巍的鳖肉,绳栏上晾着的碧绿豆芽,暖窖口透出的清凉菜气,绳栏中层累累的干菜、药草和那罐金黄的獾子油,新添的青翠松枝、深绿石苇、银白桦皮和缠绕的青藤,檐下熏架上油润的肉条,厢房角落沉甸甸的藤囤围子。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光可鉴人、映着温暖灯火的新铁锅上。

“冰窟窿掏出了金不换,雪地里套住了暗梭子(水貂),”他声音不高,带着冬末春初特有的、冰层下暗流涌动的暖意,“老鳖汤熬厚了根底,貂皮子捂住了暖和气。这开春的头一口厚补,算是扎扎实实落进了肚肠里。”他看向沉默吃饭的儿子,眼神是深不见底的安稳与赞许,仿佛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这满屋的暖香,“柱子,咱这家,这日子,真像这刚离了冰窟窿的老鳖,看着是慢吞吞、硬邦邦,内里却憋着一股子熬出来的厚实劲儿。根子扎在冻土里,寒气侵不透那股活泛的精气神!”

秦铁柱端起面前的粗瓷大碗,碗里是温热的、饱吸了鳖汤精华变得金黄粘稠的泡饭,上面堆着软糯的鳖肉和碧绿的豆芽。他大口吃着,汤汁的醇厚滋补与豆芽的清爽在口中交融,带来一种沉甸甸的饱足与筋骨舒畅的暖流。抬眼望去。灯光照亮母亲就着光给周晓兰比划貂皮帽子镶边时专注的侧脸,指尖在油亮的毛皮上轻轻摩挲;照亮父亲古铜色脸庞上被热汤熏出的红润和对木箱里貂皮欣赏的目光;照亮妻子周晓兰低头小口喝着清甜豆芽汤时温柔的眉眼,灯光在她微垂的睫毛上投下细密的影子,她偶尔抬眼看看沉睡的晓柱头上那微微颤动的绚丽翎毛;也照亮妹妹小丫,正凑近木箱缝隙,小鼻子几乎要碰到那深棕的貂毛,小脸被那内敛的华贵光泽映得发亮,发辫上的桃木发卡泛着温润的光泽。

窗外,星子清冷,月华如练,静静洒落小院。鳖汤的浓香、豆芽的清气、泥土的苏醒气息混合成一种独特而沉厚的家味。木箱里,那卷深棕油亮的水貂皮在星月光华下收敛了所有光泽,如同沉睡的暖流,无声地积蓄着守护的暖意。墙角盐腌的老鳖在幽暗里缓慢地转化,甲壳的缝隙间,一丝微不可察的、属于深潭的生机,在盐粒的包裹下悄然蛰伏,等待着下一个厚味滋养的时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