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了然,老朱这是把蜂窝煤也当作收揽民心的利器了,推广在即。
“如何?”朱元璋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紧紧盯着李祺。
这是前段时间李祺提出的理念。 如今,他将其提炼、升华,以最铿锵、最首接的方式昭告天下!
李祺抬起头,小脸上满是震撼和崇拜,用力点头:
“皇伯伯!写得太好了!字字如刀,句句如雷!
这才是咱们大明的气魄!
百姓看了,腰杆子都能挺首三分!”
朱元璋闻言,胸中块垒尽消,畅快大笑:
“哈哈哈!好!说得好!
咱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从今往后,咱们汉人,站起来了!
不用再看谁的脸色,不用再受谁的鸟气!”
他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即刻付梓!给咱印!印它个十万份!
应天府所有衙门口、城门、集市、茶馆、酒楼、蒙学学堂,给咱贴满了!
驿站快马加鞭,送往各布政使司、府、州、县!
务必让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咱的声音!
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心怀鬼胎的,都看看咱大明的骨头有多硬!”
圣旨一下,整个应天府的印刷作坊灯火通明,彻夜不休。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应天府城头时,无数份带着油墨清香的《大明民报》第一号,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处。
“快看!快看!朝廷出报纸了!”
“写的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嘶——好大的气魄!”
“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不纳贡!痛快!太痛快了!想起前宋那窝囊样就来气!”
“文死谏!武死战!这话听着提气!这才是当官当兵该有的样子!”
“骂得好!骂得痛快!狗日的元鞑子,初夜权……呸!畜生不如!”
“洪武温暖套装?棉衣?精盐?白糖?还有药书?真的假的?发给咱们穷人?”
“老天爷开眼啊!陛下心里有咱们老百姓啊!”
“后面还说有种叫蜂窝煤的黑金?能取暖?还便宜?这要是真的,冬天可好过了!”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蒙学学堂,甚至田间地头,识字的人大声诵读,不识字的人围拢倾听。
每一次诵读,都引来阵阵惊呼、喝彩、痛骂前朝的愤慨,以及对“洪武温暖套装”的无限期盼和感激。
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大明子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如同熊熊烈火,
在应天府,并即将在整个大明的土地上,被这份小小的报纸彻底点燃!
武英殿内,听着毛骧不断回报的民间热烈反响,
朱元璋负手立于窗前,脸上露出了自登基以来最为畅快和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