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夫觉得刘瑾这个人,是除之而后快,还是将他从陛下身边驱离?”
“天子乃至情至性之人,若是将想将刘瑾斩杀,陛下必然不会同意。
不如将他暂时从陛下身边驱离,就能杜绝他对于陛下的影响。”
“若只是将刘瑾驱离,陛下念及旧情,对刘瑾重新启用,这件事恐怕又回到了原点?”
杨廷和满不在乎说道:“只要刘瑾离开陛下的视线,杀刘瑾就像杀一条狗,有何忧虑?”
李东阳缓缓点头,他素来知道杨廷和的才华和见识。
这些年杨廷和看似官职不高,在李东阳的授意下,可每一次对他的任用,都颇有深意。
詹事府少詹事,这个官职虽然没有实权,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教导皇太子读书。
皇太子是储君,是大明天下未来的主君,只要与皇太子搞好关系,一旦储君登基,何愁不飞黄腾达,位极人臣?
很显然杨廷和凭借着出色的能力,成功赢得了朱厚照的信任。
李东阳轻抚胡须,双目含笑。
此人沉稳老辣,见识不凡,很有自己年轻时的几分风采。
若我等徐图刘瑾之事不成,无奈归乡,未来能安大明天下的,必是此人!
“陛下日讲之时,谦和有礼,似乎和平时有些不一样。”
两人并肩向外走去,李东阳随意说着。
杨廷和猛然停下脚步,一把抓住李东阳的手臂,说道:“李阁老难道也觉得陛下有些不一样?”
见杨廷和有如此大的反应,李东阳有些吃惊。
听杨廷和话语中,带着一个也字,显然他也感受了不一样。
感受到李东阳诧异的目光,杨廷和感觉有些失态,他慢慢松开李东阳的手臂,慢慢说道:“陛下性情有变,我担心之前那些传言都是真的?”
传言?真武大帝梦中开智!
“介夫饱读圣贤书,岂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难道也相信那些传言?”
杨廷和有些沉默,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若不是真武大帝启智,陛下的变化,又如何解释?”
李东阳诺诺不能言。
“或许陛下看来我等苦心劝诫,慢慢变了性情,这也说不定。”
“绝无这种可能。”杨廷和斩钉截铁说道,“自古以来,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
陛下的性情,分明有一种历经沧桑般的沉稳。
与之前轻佻好动,完全不同。岂能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
李东阳也没了章法,虽然他觉得此事隐隐有些奇怪。
宫中那些流言,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李东阳无法确定。
显然这件事绝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此事的真相到底如何?
饶是他善于谋略,可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些仿徨无计。
就算他不相信这样的传言,可架不住其他人,都相信这样的传说。
这个时代的文臣自幼苦读圣贤书,看似明悟心性,对于鬼神之道,也深信不疑。
君不见,每次考试前,文昌帝君庙前,香火鼎盛,来来往往,哪一个不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