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6章 南平叛乱,开发海外

第6章 南平叛乱,开发海外

装,箭法竟比老将张郃还准,三箭皆中靶心。

"仲达这箭术,倒像当年的张辽。"曹丕将酒盏递过去,目光却落在成都送来的密报上,"诸葛亮平定南中,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司马懿接过密报,指尖在"祁山"二字上停顿片刻:"丞相,诸葛亮若北伐,必走祁山道——那里地势平缓,可运粮草。"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太傅府,李玉曾指着舆图对他说:"陇西李澈虽可靠,但祁山防线太长,需有大将坐镇长安。"

那时李玉刚用九品中正制提拔了一批寒门官员,朝堂上世家与寒门的争执正烈。司马懿作为河内司马氏的代表,却主动支持李玉的新政,因此深得曹丕信任。此刻他望着远处的终南山,忽然道:"陛下可让曹真守陈仓,张郃守街亭,臣愿率中军驻长安,接应各路。"

曹丕拍着他的肩膀大笑:"有仲达在,朕何惧诸葛亮?"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是太傅年事己高,洛阳的政务,以后要多劳烦你了。"

这话让司马懿心头一震。他躬身时,瞥见曹丕腰间的玉带——那是当年汉献帝禅位时献上的"传国玉带",如今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忽然明白,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己悄然越过了那些开国老臣。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当汉军的"汉"字大旗出现在祁山堡时,曹魏的陇西守将夏侯楙吓得连夜逃回长安。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参军马谡自请守街亭,却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将兵马驻扎在南山之上。

"马谡这是要把自己逼上绝路!"诸葛亮在祁山大营里将兵符拍得震天响。帐外的雨下得正急,信使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坏:张郃己切断南山水源,马谡的部卒正在半山腰凿井,却只挖出些碎石。

当街亭失守的消息传来时,诸葛亮正在灯下写《街亭自贬疏》。他想起先帝临终时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笔尖猛地戳穿了黄绢。帐外忽然传来哭声——那是赵云带着残兵退回来了,老将军的银枪上沾着血污,铠甲的缝隙里还嵌着箭簇。

"丞相,末将无能......"赵云跪倒在地,花白的胡须上挂着雨水。

诸葛亮扶起他,声音沙哑:"是我用人不当,与子龙将军无关。"他望着帐外漆黑的雨夜,第一次感到北伐之路竟如此艰难。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刘禅在成都听说后,拿着自贬疏哭了半天,最后让宦官去丞相府传旨:"相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阿斗都听你的。"

建兴七年,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围陈仓二十余日,因粮草不济而退;建兴八年,第三次北伐取武都、阴平二郡,却在与司马懿的卤城对峙中损兵折将。当他班师回朝时,成都的蜀锦作坊正在赶制新的战旗,只是旗面上的"兴复汉室"西个字,似乎比三年前褪色了些。

而在这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江东的建业城正迎来新的繁华。黄龙二年秋,孙权站在新落成的太极殿上,望着长江里穿梭的楼船——那是卫温、诸葛首率领的航海船队,正要启程前往夷洲。

"陛下,夷洲远在海外,万一船队遇险......"廷尉顾雍捧着反对航海的奏折,花白的胡须在风里飘动。

孙权却指着殿外的码头:"当年孙策将军平定江东,靠的就是敢闯敢拼。如今曹魏占中原,蜀汉据巴蜀,我大吴要想立足,就得向大海要土地!"他忽然想起去年迁都建业时,陆逊曾对他说:"迁都不仅是避曹魏锋芒,更是要打通江海联运之路。"

此刻,卫温和诸葛首正跪在码头的甲板上。孙权将一面"定夷将军"的令牌扔过去:"若能在夷洲立住脚,就把那里的稻种带回来——江东多水乡,正需要新粮种。"

船队出发那天,建业的百姓倾城而出。孩子们追着船尾的浪花跑,渔民们敲响了铜锣,连江边浣纱的女子都对着帆影挥手。诸葛首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远的建业城,忽然想起叔父诸葛瑾的叮嘱:"航海比打仗难,大海不会听你讲道理,只能顺它的性子。"

这两年,东吴与曹魏的摩擦多集中在濡须口。曹休曾率十万大军南下,却被陆逊用诈降计诱至石亭,损兵折将后狼狈退回。此后双方虽常有小股部队冲突,却再未爆发大战。孙权将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南方,他让诸葛瑾重修钱塘江堤,命全琮开发岭南,连交州刺史吕岱都送来"越人归附,岁贡珍珠"的奏报。

建兴八年冬,当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失败的消息传到建业时,孙权正在与陆逊对弈。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被他改成了"长江",黑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