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22章 洛阳风轻 江左谋深

第22章 洛阳风轻 江左谋深

洛阳宫城的朝会刚散,曹叡攥着那封来自汉中的密信,沿着太极殿的回廊慢慢踱步。′z¨h′a~o-x^s·.?n\e/t`秋阳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将他明黄色的龙袍衬得愈发鲜亮。身后的宦官们屏住呼吸,谁都看得出,年轻的帝王脸上那抑制不住的笑意,正从眼角眉梢一点点漫出来。

“噗嗤——”一声轻笑终究没忍住,曹叡停下脚步,转身将密信递给身旁的侍中刘晔,“子扬你看,钟士季这信写的,倒像是受了惊的兔子。”

刘晔接过密信,只见上面一笔一划写得极其工整,通篇都是“臣安守汉中,抚境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的话,连当年随曹操征马超的旧事都翻出来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刻意的恭谨,反倒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他看完也忍不住莞尔:“镇西将军倒是……通透得快。”

“通透?”曹叡挑眉,接过密信在指尖轻轻敲着,忽然放声笑了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回廊里荡开,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几只灰鸽。“他那是怕了!前几日姜维的降卒还在洛阳传,说钟会在汉中帐里跟姜维论‘曹公旧事’,唾沫星子横飞的,我看他那时眼里的火苗,能把阳平关都烧了。这才几日,就成了‘愿抚境安民’?”

他笑着笑着,忽然收住声,望着远处永宁宫的飞檐出神。秋风吹起他的龙袍下摆,露出腰间那枚成色极佳的白玉带钩——那是司马懿去年平定淮南后所献,玉上雕着日月山河,当时司马懿躬身说“愿陛下与山河同固”,他接过时,分明看见老狐狸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

“说起来,朕有时都觉得,仲达和子默那两个老东西,眼里像装着铜镜。”曹叡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水面,“朕前日想调关中粮草充实东线,还没下旨,仲达的奏疏就到了,说‘淮南秋涝,粮草恐不足,望陛下暂留关中粮秣’。你说巧不巧?”

刘晔躬身道:“陛下圣明,只是仲达公与李誓公久历世故,于军政一道确有独到之处。”

“独到?是太懂了。”曹叡掂了掂手中的密信,信纸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他们懂朕的心思,懂朝臣的盘算,现在连钟会那点小九九都看得透透的。你说钟会也是,放着好好的镇西将军当,偏学人家弄权谋。他那点城府,在朕面前都藏不住,还想在那两个加起来快一百西十岁的老狐狸面前耍花样?”

他忽然将密信往案上一拍,又笑了起来:“你猜仲达和子默收到消息会怎么说?依朕看,他们怕是要把这当成军帐里的笑料,下酒时都得多喝两杯。\w?e\i?q~u\b,o^o-k!.?c,o·m_”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启禀陛下,东线急报,仲达公与李誓公联名奏疏到。”

曹叡挑眉:“哦?倒看看这两个老狐狸又有什么说辞。”

展开奏疏,上面的字迹一刚一柔——司马懿的字骨力遒劲,李誓的字温润沉稳,却都透着同一种笃定。奏疏先赞了钟会“抚定汉中,功不可没”,随即笔锋一转,说“吴将陆抗近日在濡须口增筑营垒,似有固守之意,臣等请增派三万骑兵,趁其壁垒未成予以痛击”。

曹叡看着看着,忽然笑出声:“果然,连提都懒得提钟会。在他们眼里,那点风波怕是连一阵风都算不上。”他提笔在奏疏上批了个“准”字,又对刘晔道,“传旨,令并州骑兵即刻南下,归仲达与子默调遣。另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把钟会的密信抄一份,快马送往东线。”

刘晔一愣:“陛下这是……”

“让他们也乐乐。”曹叡挥挥手,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流转,“朕倒要看看,这两个老狐狸见了,能说出什么妙语来。”

长江北岸的寿春大营,夕阳正将江面染成一片金红。司马懿披着件酱色披风,站在瞭望塔上望着南岸的吴军水寨,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飘动。李誓捧着刚送到的军报,拾级而上,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仲达公,洛阳的信使到了。”李誓将一份抄件递过去,脸上带着几分揶揄,“您猜是谁的信?”

司马懿接过抄件,昏花的老眼在夕阳下忽然亮了亮,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声里带着浓重的沙哑:“这钟士季,倒是会给自己找台阶下。前几日还听说他在汉中摆宴,席间总说‘大丈夫当建不世之功’,今日就成了‘愿抚境安民’?”

李誓凑过去看,只见抄件上的字迹工整得过分,连“臣万死不敢有二心”都写了三遍,忍不住摇头:“三十五岁的人了,心思比十岁孩童还浅。他以为把‘小九九’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